價值論-一種主體性的研究 (第3版) 李德順 9787300338217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266
商品編號: 9787300338217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價值論-一種主體性的研究 (第3版)
ISBN:9787300338217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李德順
頁數:43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503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哲學價值論是正式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與存在論、意識論相併列的哲學基礎知識理論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學家特別是新康德主義、實證主義、實用主義等所探討,長期缺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系統闡述。本書屬於中國馬克思主義學者自主創新的一項成果。 本書運用馬克思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立足於學科的高度,就價值現象的本質、發生和存在的基礎,價值意識表現形式和顯示實踐形態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探討,並經過分析論證,對價值的本質和特性、價值分類及其方法、各種具體的價值類型、價值意識與價值觀念、評價與評價標準、社會評價科學化的可能性與方法論原則、價值與真理的關係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當代價值觀念變革和文明衝突等重大問題,做出了自己的理論表述,使之具有較清晰的面貌和邏輯,從而確立了一個有當代中國特色的價值哲學研究框架。

作者簡介

李德順,男,1945年生,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被國務院授予有特殊貢獻專家稱號。現任中國政法大學終身教授、人文學院名譽院長。主要研究領域: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體系改革和發展、價值和價值觀念、當代文化、法治文化等。著有:《偉大的認識工具》《價值論》《選擇的自我》《立言錄》《話語的圈套》《新價值論》《道德價值論》《人的家園——新文化論綱》《鄧小平人民主體價值觀思想研究》《與改革同行》《我們時代的人文精神》《深思淺喻》《思變集》《法治文化論》等。主編:《價值論譯叢》《價值學大詞典》《人生價值叢書》《實踐價值叢書》《馬克思主義哲學範疇研究》《哲學概論》《法治文化叢書》等。部分作品曾獲北京市和教育部優秀社科成果獎、「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吳玉章獎等。部分作品已譯成英、日等外文,在國外出版發行。

目錄

導論: 價值問題與哲學
一、「價值」問題的哲學地位
二、價值問題與思想史
三、價值論與馬克思哲學
四、價值研究的視角和意義
第一篇 價值的存在論研究
第一篇題釋義
第一章 價值的基礎
一、關於價值存在的不同理解
二、作為關係範疇的主體與客體
三、主體性:人的對象性權利與責任
四、客體性:對象的性質和意義
五、主客體之間的雙向作用
第二章 價值的本性
一、人類的 「兩個尺度」與價值、真理
馬克思的 「兩個尺度」思想
「價值」的定義
重新理解 「真理」的意義
二、價值因主體而異的本性
價值的個體性和多元化
價值的多維性和全面性
價值的時效性和歷時態
三、討論:價值的 「客觀性」問題
第三章 價值的類型
一、劃分價值類型的方法
二、幾種基本的價值類型
目的價值和手段價值
物質價值和精神價值
人類理想境界:真、善、美
三、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含義辨析
人的社會價值:貢獻與享用
人的自我價值:自主與擔當
「殘疾人的價值」與人道主義
第二篇 價值的意識論研究
第一篇題釋義
第四章 人的價值意識
一、價值意識與非價值意識
「態度」與知識
價值意識的社會形式
價值意識的精神形式
二、價值心理
慾望、願望、動機
興趣、趣味
情緒、情感
意志
三、價值觀念
信念、信仰、理想是價值觀念的特有形式
價值觀念的基本構成
價值觀念的特性
價值觀念的 「評價標準」功能
第五章 評價、 認知與反映
一、評價與認知的區別
二、評價所把握的對象:價值事實
什麼是 「價值事實」?
作為一種主體性事實的價值
討論:「價值事實」觀念的意義
三、評價論與反映論
傳統反映論的局限
「反映」的多維化
第六章 評價標準與價值標準
一、評價標準與 「標準的標準」
在評價標準的背後
價值標準與主體存在的同一
討論:評價標準的 「真假」之分
二、評價標準與實踐標準
實踐是 「檢驗標準」的最高形式
討論:評價邏輯的 「大前提問題」
三、評價標準的內在矛盾
第七章 社會評價
一、社會評價的結構
社會評價的對象與主體
社會評價的公共性標準
二、社會評價能否合理化
討論:社會評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社會評價合理化的方法論原則
第三篇 價值的實踐論研究
第一篇題釋義
第八章 價值、 真理與實踐
一、人類活動的兩大原則
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
兩大原則的矛盾及其意義
價值與真理統一的條件
二、兩大原則在實踐中的統一
價值與真理的互含互滲
價值與真理的互引互化
價值與真理統一的實踐驗證
討論:能否從 「是」推出 「應該」?
三、價值原則與實用主義
作為價值哲學的實用主義
真理與 「有用」的兩種聯結
第九章 歷史與價值
一、價值論的社會歷史觀
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歷史真理論與歷史價值論
人的價值活動與社會歷史規律
作為歷史價值觀的人民主體論
二、社會主義觀的反思與超越
社會主義的歷史反思
新社會主義觀的思維方式
三、人的前景:解放與自由
自由的 「實然」與 「應然」
人的全面性的自我生成
第十章 價值衝突與當代文明
一、「人類中心」與 「環境價值」
應該否定 「人類中心」嗎
「環境價值」的社會意義
二、科學理性與人文關懷
什麼是 「科學的價值」
走向理性化的人文精神
三、普遍主義與特殊主義
兩種思維方式的對立
超越 「兩極對立」的文化出路
討論:怎樣看待普世價值
簡短結語
參考書目
第2版後記
第3版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