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從詮釋學概念、詮釋學的早期發展、19世紀的普遍詮釋學、當代詮釋學的形成、當代詮釋學的發展和爭論等方面全面系統而歷史地展現了詮釋學這門哲學學科的豐富內涵。本書特別指出理解從來就不是一種對於某個所與對象的主觀行為,而是屬於效果歷史的,詮釋就是陌生性與熟悉性、過去與現代的綜合。當代詮釋學的最新發展是以理論與實踐合一為任務的哲學詮釋學,或者說是作為實踐哲學的詮釋學,這種詮釋學既不是一種理論的一般知識,又不是一種應用的技術知識,而是綜合理論和實踐的一門嶄新的人文學科,這門學科本身就包含了批判和反思。作者簡介
洪漢鼎,我國著名斯賓諾莎哲學、當代德國哲學和詮釋學專家。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山東大學中國詮釋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哲學名譽博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伽達默爾著作集漢譯與研究」首席專家。德文專著有《斯賓諾莎與德國哲學》、《中國哲學基礎》、《中國哲學辭典》(三卷本,中德文對照),中文專著有《斯賓諾莎哲學研究》、《詮釋學——它的歷史和當代發展》、《重新回到現象學的原點——現象學十四講》、《當代西方哲學兩大思潮》(上、下冊)等,譯著有《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批評的西方哲學史》《知識論導論》《詮釋學真理?——論伽達默爾的真理概念》等。目錄
第一章 詮釋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