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中華法系 龍大軒 9787300337920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704
商品編號: 9787300337920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重新認識中華法系
ISBN:9787300337920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龍大軒
頁數:591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48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在綜合百余年來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中華法系進行重新認識,認為中華法系是一套涵蓋古代中國法律之制度、思想和文化的知識體系,歷經夏商西周的「禮刑」時代,春秋戰國秦的「法律」時代,漢到清的「禮法」時代,至清末「西學東漸」方始解體;曾經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法制進程產生深遠影響。這一體系以「仁」為文化基因,將仁所統率的諸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倫道德,以及「仁民愛物」「民胞物與」的自然道德,有機融入法律的各種因子之中,形成法律與道德協同發力的運行機制,引領法制建設始終朝著天理、國法、人情相統一的理想目標且歌且行。挖掘中華法系的經驗智慧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重要舉措,必能為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供充分的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

龍大軒,男,1965年生,重慶梁平人,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法律講堂》主講嘉賓。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第五屆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律諮詢委員。曾獲全國「新時代最美法律服務人(普法人)」、中央電視台「普法宣傳工作特殊貢獻獎」、重慶市首屆「十大法治人物」、重慶市名師、重慶市首批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重慶市首席專家工作室領銜專家、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重慶市「黃大年教師團隊」負責人等獎勵或榮譽稱號。 長期從事法律史學、法律文化教學研究。主講的「中國法制史」入選「學習強國」平台和首批國家一流課程(線下);在《中國法學》、《法學研究》、《歷史研究》、《新華文摘》等刊物發表、轉載文章90餘篇。出版《道與中國法律傳統》、《漢代律家與律章句考》、《鄉土秩序與民間法律——羌族習慣法探析》等多部專著。獲省部級以上多項教學、研究成果獎。曾在央視《法律講堂》錄播「中華法文化」、「禮法中國」、「中華法制尋蹤」、「儒家法文化探秘」、「孝道與法文化」、「漢武帝尊儒之謎」、「漢武帝用儒之道」、「李斯傳奇」、「張良傳奇」等節目200餘集,影響廣泛。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中華法系研究範式的形態與變遷
第二節 「律令說」之由來與流行
第三節 以「律令說」移治中國古代法的局限
第四節 中華法系是禮法體系
第五節 禮法視野下的法律史成說再審視
第二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體制流變
第一節 禮刑時代:上古社會到夏商西周
第二節 法律時代:春秋戰國秦
第三節 禮法時代:漢至清
第四節 法治時代:清末法制改革以來
第三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精神特質
第一節 以「仁—禮」架構為基礎邏輯
第二節 以「孝—忠」關係為價值內核
第三節 以「信—義—廉—讓」為精神輔翼
第四章 重新認識中華法系的時代價值
第一節 從家觀念到天下理想
第二節 倫理型法律傳統的現代意義
第三節 家庭倫理的時代價值
第四節 修己安人的做人倫理
第五節 倫理法精神的現代性轉換
結語 大經大法:中華法系的精神指引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