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基礎年度發展報告 (2022-2023) 9787121321214 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 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電子工業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704
商品編號: 978712132121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產業基礎年度發展報告 (2022-2023)
ISBN:9787121321214
出版社:電子工業
著編譯者: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 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
頁數:21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467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簡體書】 產業基礎年度發展報告 (2022-2023) 787121321214 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 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
內容簡介
本書為年度報告,系統總結我國2022―2023年產業基礎發展的情況,分析重點領域產業基礎發展情況,總結集成電路、工業軟件等領域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典型經驗和做法,結合美國國家工業基礎能力建設經驗,研究提出在國際競爭新格局中產業基礎發展面臨的新機遇新挑戰,以及技術發展新趨勢,分析提出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階段目標任務,梳理近年來重點地區(上海市)開展產業基礎高級化的進展和主要政策,最後為黨中央國務院開展產業基礎高級化提供政策建議和決策參考。

作者簡介
國家產業基礎專家委員會由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提出,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支持和同意設立,作為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的專業化、戰略性決策參謀機構。主要任務是圍繞產業基礎有關重大問題,開展促進產業基礎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發展的相關研究,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持續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為國家決策提供準確、前瞻、及時的諮詢建議。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原中國工程院諮詢服務中心)是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准設立、直屬中國工程院領導的正局級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作為中國工程院國家高端科技智庫核心研究支撐機構,中國工程院戰略諮詢中心的主要職能是圍繞工程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開展持續性、儲備性、前瞻性戰略研究,承擔諮詢研究、項目管理、信息保障及人才培養等工作。

目錄

第一篇 綜合篇―中國產業基礎發展概況
第一章 我國產業基礎高級化進展 2
一、總體概況 2
二、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 2
三、基礎材料 4
四、基礎工藝及製造裝備 6
五、工業基礎軟件 7
六、產業技術基礎 9
第二章 機遇與挑戰 11
一、國內外社會經濟環境錯綜複雜 11
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12
第三章 新質生產力對產業基礎提出了更高要求 15
一、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與特徵 15
二、新質生產力對勞動者的新要求 16
三、產業基礎領域的新型勞動資料 17
四、產業基礎領域的新型勞動對象 17
第四章 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的路徑 19
一、增強正向設計能力,從需求出發優化產品研發流程 20
二、提升生產製造能力,推動基礎產品生產企業數字化、網絡化、
智能化改造 22
三、加強檢測檢驗能力,保障產品質量與安全性能 24
四、增強質量控制能力,構建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 25
五、深化用戶需求理解能力,以需求拉動技術創新 27
六、壯大人才梯隊能力,建設基礎領域人才體系 28
第二篇 國際篇―美國
第五章 美國國防工業發展歷史 32
第六章 美國發展國防工業的主要做法 34
一、設立上層建築進行統籌規劃 34
二、建立全面科學的國防工業基礎評估體系,指引風險識別和漏洞彌補 35
三、充分發揮市場在國防工業的激勵作用 37
1 軍民融合,以民帶軍 38
2 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在市場創新中的作用 39
3 要素激勵―人才培養 40
4 加強國際合作 40
四、加強投資併購管理,確保供應鏈安全自主 42
第三篇 重點領域篇
第七章 儀器儀錶 46
一、工業自動化儀錶及控制系統 47
1 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47
2 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50
3 年度熱點事件 51
4 重點企業分析 53
5 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56
二、科學儀器 57
1 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57
2 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62
3 年度熱點事件 64
4 重點企業分析 65
5 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67
第八章 工程機械 69
一、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69
1 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領域 69
2 基礎材料領域 70
3 基礎工藝領域 70
4 基礎產業技術領域 71
二、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71
1 競爭趨勢 71
2 主要動向 72
三、年度熱點事件 74
四、重點企業分析 77
1 卡特彼勒 77
2 小松 77
3 徐工機械 78
4 三一重工 79
5 約翰迪爾 79
五、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80
1 存在的問題 80
2 措施建議 81
第九章 建築材料 83
一、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83
1 特種水泥 83
2 超高性能混凝土 84
3 先進玻璃材料 84
4 先進陶瓷材料 85
5 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 86
6 礦物功能材料 87
7 人工晶體材料 87
8 絕熱保溫材料 87
二、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88
1 競爭趨勢 88
2 主要動向 89
三、年度熱點事件 92
四、重點企業分析 93
1 中國建材 93
2 海螺水泥 93
3 瑞士豪瑞集團 94
4 CRH集團 94
5 聖戈班集團 94
6 日本京瓷株式會社 95
7 中國巨石集團 95
8 日本東麗集團 95
五、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96
1 存在的問題 96
2 措施建議 96
第十章 環保裝備 98
一、產業發展概況 98
二、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99
1 基礎零部件 100
2 基礎材料 101
3 基礎製造工藝 103
4 基礎軟件 104
三、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104
1 競爭趨勢 104
2 主要動向 106
四、年度熱點事件 107
五、重點企業分析 110
1 福建龍淨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110
2 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 111
3 安徽艾可藍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111
4 煙臺核晶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 112
5 龍淨科傑環保技術(上海)有限公司 112
6 蘇州達菲特過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13
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114
1 存在的問題 114
2 措施建議 115
第十一章 家電領域 117
一、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117
1 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 117
2 基礎材料 118
3 基礎工藝 118
4 工業基礎軟件 118
5 產業技術基礎 119
二、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119
1 競爭趨勢 120
2 主要動向 120
三、年度熱點事件 122
1 中國家電行業積極實施ESG戰略 122
2 中國家電企業加碼海外佈局 122
3 2020―2022年全球芯片市場經歷由”缺貨”到”過剩”的局面 123
四、重點企業分析 124
1 國內重點企業分析 124
2 國外重點企業分析 125
五、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126
1 存在的問題 126
2 措施建議 127
第十二章 工業軟件 129
一、產業發展概況 129
二、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132
1 競爭趨勢 132
2 主要動向 138
三、年度熱點事件 142
1 國外工業軟件企業併購 142
2 國內工業軟件企業併購 143
3 國內工業軟件企業上市情況 144
4 國內工業軟件企業新產品、新版本發佈情況 144
四、重點企業分析 145
1 達索系統 145
2 西門子 146
3 中望 146
4 數碼大方 147
5 安世亞太 148
6 中船七○二所及下屬奧藍托公司 148
7 和利時 149
8 浪潮 150
9 中機數科 150
五、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151
1 存在的問題 151
2 措施建議 152
第十三章 發電裝備 154
一、產業發展概況 154
二、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155
1 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 155
2 基礎材料 156
3 基礎工藝 156
4 工業基礎軟件 156
5 產業技術基礎 157
三、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157
1 存在的問題 157
2 措施建議 161
第十四章 高端醫療裝備 162
一、主要產品和技術進展 163
1 基礎材料與基礎工藝 163
2 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 166
3 基礎軟件 169
4 產業基礎 169
二、競爭趨勢和主要動向 171
1 競爭趨勢 171
2 主要動向 172
三、年度熱點事件 175
1 醫學影像設備企業繼續佈局高端產品 175
2 高端醫療器械設備技術突破創新 176
3 醫療器械市場活躍度下降 177
4 美國醫療數據嚴重洩露,應當引以為戒,保護我國醫療數據安全 177
四、重點企業分析 178
1 醫療影像 178
2 手術機器人 181
五、存在的問題與措施建議 182
1 存在的問題 182
2 措施建議 183
第四篇 地方篇―上海市
第十五章 發展概況 186
一、基礎產品和技術國內優勢明顯 186
1 基礎零部件與元器件 187
2 關鍵基礎材料 188
3 工業基礎軟件 190
4 先進基礎工藝及製造裝備 191
5 產業技術基礎 192
二、產業集聚 193
三、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194
四、上海市產業基礎對全國主導產業鏈暢通發展的支撐作用 195
第十六章 上海市產業基礎高級化的典型經驗 198
一、用好政府的有為之手,財政金融產業等政策集中投放 198
二、用好院士專家的智力資源,精準靶向佈局 200
三、以高新技術創新為牽引,突破關鍵”卡脖子”產品和技術 201
四、重點開展產業基礎共性技術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203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