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漢語異讀詞音義關係研究 謝維維 978710024947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10024947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上古漢語異讀詞音義關係研究
ISBN:9787100249478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謝維維
頁數:60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34445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經典釋文》、慧琳《一切經音義》等音義書中的異讀材料,採用語音、句法、語義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其中的變讀別義現象。研究重點在於,通過對源詞和派生詞論元結構的考察,從紛繁的、甚至看似相互抵牾的現象中探尋規律,探討別義過程中語音、句法、語義三個層面的互動關係。進而對上古漢語異讀詞音義關係中去聲和濁輔音的標記功能作出闡釋:著眼于句法-語義界面,去聲的標記功能可歸結為呈現隱含論元、指派新論元、強調原有論元、凸顯新論元,以上四者皆在於凸顯某一論元,具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與去聲不同,濁輔音的標記功能則在於消減論元。上古漢語異讀材料中,去聲和濁輔音無論是在分佈上還是在功能上,均呈「不完全互補」之勢。

作者簡介

謝維維,女,山東淄博人,浙江大學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學訪問學者,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語音史、音韻學。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1項,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

目錄


凡例
上編
緒論
第一節 上古漢語音義關係的研究對象
第二節 異讀詞音義關係的研究現狀
一、異讀詞音義關係研究的漸次展開
二、異讀詞音義關係研究領域的拓寬
第三節 研究目標和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意義
第五節 上古漢語音義關係研究的整體設計
第一章 題元理論在上古漢語異讀詞音義關係研究中的應用
第一節 傳統視角下的上古漢語異讀詞音義關係研究
第二節 基於題元理論的分析框架
一、理論介紹
二、本研究對題元角色的確定和基本句式的描寫
第三節 句法—語義層面變讀別義的類型
第二章 論元整合:變讀別義現象中語音、句法、語義的互動關係
第一節 致使類變讀別義
一、「使動」說的提出
二、區別使動用法和致使範疇
三、致使結構的深層語義分析
第二節 意動類變讀別義
第三節 方向類變讀別義
一、「內外方向」類變讀別義
二、「轉讀」類變讀別義
三、「上下方向」類變讀別義
第四節 被動類變讀別義
第五節 承受類變讀別義
第六節 對象類變讀別義
第七節 「源點/目標」類變讀別義
第八節 工具類變讀別義
第九節 度量類變讀別義
第十節 狀態類變讀別義
一、完成體及其兩種發展路徑
二、狀態類變讀別義的論元結構
第十一節 動—名轉指類變讀別義
一、「動—名」變讀別義
二、「動—名轉指」變讀別義的提出及其類型
三、動、名轉類的不對稱性及相關解釋
四、有標記的「隱含—呈現—轉指」
第三章 上古漢語異讀詞音義關係中去聲和濁輔音的標記功能
第一節 論元整合的結果:論元增加、論元數量等同、論元消減
第二節 變讀別義現象中去聲和濁輔音的標記功能
一、去聲的標記功能
二、濁輔音的標記功能
三、去聲、濁輔音在分佈和功能上的「不完全互補」之勢
第三節 餘論
結語
一、研究特色和創見
二、研究中的不足之處
三、問題與思考
下編

降(夅)

鈔(抄)



屬(囑)



湯(燙、蕩、盪)

障、塞







盡、燼(盡)



先、後




含(唅、琀)

監(鑑、鑒)

徵引文獻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