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選取《經典釋文》、慧琳《一切經音義》等音義書中的異讀材料,採用語音、句法、語義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考察其中的變讀別義現象。研究重點在於,通過對源詞和派生詞論元結構的考察,從紛繁的、甚至看似相互抵牾的現象中探尋規律,探討別義過程中語音、句法、語義三個層面的互動關係。進而對上古漢語異讀詞音義關係中去聲和濁輔音的標記功能作出闡釋:著眼于句法-語義界面,去聲的標記功能可歸結為呈現隱含論元、指派新論元、強調原有論元、凸顯新論元,以上四者皆在於凸顯某一論元,具有高度的內部一致性;與去聲不同,濁輔音的標記功能則在於消減論元。上古漢語異讀材料中,去聲和濁輔音無論是在分佈上還是在功能上,均呈「不完全互補」之勢。作者簡介
謝維維,女,山東淄博人,浙江大學博士、博士后,北京大學訪問學者,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語音史、音韻學。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規劃項目1項,獲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