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德】格羅塞(Ernst Grosse,1862—1927),德國藝術史家、社會學家,現代藝術社會學奠基人之一。曾任弗賴堡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藝術的起源》(1894)、《藝術科學研究》(1900),其他著作:《家庭和經濟的形態》(1896)、《東亞絹畫》(1922)、《東亞雕塑》(1922)、《東亞雕塑》(與奧 屈梅爾合著,1925)等。
譯者:
蔡慕暉(1901-1964),中國現代翻譯家、社會活動家和教育家。早年畢業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35年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回國後任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等職。譯著有世界名著《藝術的起源》和《世界史綱》(原名《世界文化史》)等。
目錄
第一章 藝術科學的目的
第二章 藝術科學的方法
第三章 原始民族
第四章 藝術
第五章 人體裝飾
第六章 裝潢
第七章 造型藝術
第八章 跳舞
第九章 詩歌
笫十章 音樂
第十一章 結論
第六章 裝潢
前言/序言
用具裝潢的發展程度,在較低文明階段裡,比人體裝飾落後得多。最簡陋的翡及安部落已經有相當豐富的人體裝飾,而最進步的北方狩獵民族卻還只有很少的用具上的裝潢。如果我們以為用具裝潢,就是把飾物附加在用具上的意思,則有好許多的原始人群,實在是沒有用具裝潢的。我們從來沒有發現過布須曼人掘土用的棒上或弓上有什麼飾物,在翡及安,有裝飾的製造品也是少有的珍寶。但是現在我們所要講的用具裝潢,是一種較廣泛的觀念。我們不但承認另加飾物為裝潢,就是對於一件用具的磨光修整,也認為是一種裝潢。
把一件用具磨成光滑平整,原來的意思,往往是為實用的便利比為審美的價值來得多。一件不對稱的武器,用起來總不及一件對稱的來得準確;一個琢磨光滑的箭頭或槍頭也一定比一個未磨光滑的來得容易深入。但在每個原始民族中,我們都發見他們有許多東西的精細製造是有外在的目的可以解釋的。例如挨斯基摩人用石鹼石所做的燈,如果單單為了適合發光和發熱的目的,就不需要做得那麼整齊和光滑。翡及安人的籃子如果編織得不那麼整齊,也不見得就會減低它的用途。澳洲人常常把巫棒削得很對稱,但據我們看來就使不削得那樣整齊,他們的巫棒也決定不致於就會不適用。根據上述的情形,我們如果斷定製作者是想同時滿足審美上的和實用上的需要,也是很穩妥的。物品固然要合實用,但也要有快感。我們已經說過,最簡單的用具裝潢,在每個民族中都是有的。就是原始民族中最貧乏的翡及安人,我們也發見他們有好些極光滑平正的用具。
但是真正的用具裝潢,卻是只有澳洲人、明科彼人和北極人間才有。裝潢是蠻族藝術中已經相當受世人共同徹底注意的藝術。近年已有人做了許多關於野蠻民族的裝潢的研究工作,可惜沒有人研究過我們現在所要講的民族的裝潢藝術。原始裝潢藝術只有過東鱗西爪般的散篇文章 發表,還沒有人深入研究過。我們必須用自己的手來修理出一條道路來。
生長在這片瘠土上的裝潢藝術的形式是既不華麗也不繁複的。澳洲人,明科彼人和一部分北極人,在用具上所刻畫的花樣,都會使歐洲人想起幾何的圖樣來。那些原始裝潢是常常被人描成幾何形的;因為事實跟名稱很容易混淆錯合,所以竟有人將那些幾何形的花樣來做最簡單的人類也是天生愛好最簡單的美的關係的憑證。當然他們的這種武斷並不需要證明,因為這和大多數的藝術哲學一樣,是建築在所謂”先天”上的。但是原始裝潢並不像外觀所表現的那樣。我們將會知道它們根本就沒有和幾何圖形相同的地方。
完全由自己想像構成的圖形,在裝潢藝術上從來沒有占過重要的地位。它們在文明人群中也是比較的少,在原始民族中更是找不到。裝潢藝術完全不是從幻想構成的,而是原出自然物和工藝品的。
圖 澳洲人刻在盾牌和棍杖上的花紋。(依布拉夫 斯邁斯)
原始民族的裝潢,大多數都是取材於自然界;它們是自然形態的摹擬。我們現在的裝潢藝術也很多取用自然界的母題;我們一看四周就可以看見——地毯、桌毯、花瓶等上面在在都是;沒有一件裝潢上不是點綴上花、葉、藤的。所不同的是文明民族的裝潢藝術喜歡取材於植物,而原始的裝潢藝術卻專門取材於人類和動物的形態。我們所有的植物圖形裝潢是如此的豐富美觀,而在他們卻連萌芽也沒有。我們在後文中將會看出這種分別有著頗重大的意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