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周達君,副主任醫師。廣東省中醫院芳村分院傳統療法科原主任。現任廣州市越秀區周達君中醫診所負責人,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康復臨床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專著《脈診導論》(人民衛生出版社)《頭皮針療法》(人民衛生出版社)。
目錄
脈診篇
一難
問難之一:什麼是經脈?
問難之二:古人建立寸口三部九候脈法的依據是什麼?
二難
“尺寸”與”寸關尺”是一樣的嗎?關的定義是什麼?
三難
如何理解真髒之脈?
四難
本難分析脈象的角度為何,是如何影響後世的?
五難
從診脈的輕重定五臟的原理是什麼?
六難
如何利用陰陽的概念來分析臨床中的脈象?
七難
如何理解此三陰三陽脈象的本質?
八難
如何理解腎間動氣?
九難
臨床上,可以用遲脈與數脈來區分疾病的在髒或在腑嗎?
十難
如何從一部脈中辨知臟腑的狀態?
十一難
腎在呼吸中的作用是什麼?
十二難
本難之中虛實內外的理解為何?
十三難
如何將五行理論用於臨床實踐?
十四難
如何判定古人建立的不同理論的可行性?
十五難
《難經》作者,是如何總結前人經驗的?
十六難
初學者應如何學習與理解脈診?
十七難
如何通過脈證合參的辦法,判定患者的預後?
十八難
寸口三部九候脈法是如何確定的?
十九難
男女的脈象差距有多大,理論與現實的差距有多大?
二十難
如何利用陰陽的概念,認識與理解脈象的變化?
二十一難
脈象與症狀之間的關係如何?
經脈篇
脈象篇
疾病篇
腧穴篇
針法篇
十字路口歎中醫
前言/序言
《難經》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難經》是一本在中醫歷史上被大大低估了的書。
我們知道,《難經》于東漢時期成書,如果將這本書與成書於同一時期的《黃帝內經》《傷寒論》相比,為《難經》作注解的前人數量,明顯比另外兩本書少得多。與《黃帝內經》的注本汗牛充棟不同,歷代注釋、發揮《難經》者不過50餘家。
《難經》的體例是問難體。在人類早期的著作中,出現了大量類似的作品,例如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柏拉圖的《理想國》,以及《黃帝內經》,都是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表述。比較特殊的是屈原的《天問》,問而不答,但依然展現了大量先古的知識。《難經》作者採用了類似問答的形式,但其所討論的問題,更多的是對前人知識的匯總;《難經》的回答則是作者自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與解釋。
事實上,《難經》在中國醫學史上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與《黃帝內經》一篇一個命題的寫作方法不同,《難經》的內容具有明顯的整體佈局。先講診斷,包括脈診、面診、腹診等,再講生理,包括經絡、臟腑等,然後則是病理,最後是治療。所以,我們可以認為《黃帝內經》是一本”醫論醫話”集;《難經》則是漢以前某位醫學大師,或者說可能是”扁鵲”,一生的經驗整理,是一本”專著”。後世有人認為《難經》是”課徒之作”,也就是說《難經》本身就是課本,這種說法是有道理的。
那麼,作為一本”課本”,也是一本具有承前啟後價值的中醫書,《難經》的特點是什麼呢?
一、《難經》存留了大量東漢以前的中醫學知識
當我們學習《難經》,會發現在問難部分大量出現”經言”這兩個字,說明《難經》本身是追溯前人的理論,是對前人的知識作進一步解釋與說明。其中對問題系統解釋的部分,大量來源於《黃帝內經》。但”經言”中的內容卻又不全出自《黃帝內經》,而是另有出處,可見《難經》包含了漢以前其他文獻中的內容。《難經》是其作者有選擇地對前人經驗進行錄用與注釋,是中醫學理論繼承、總結、提高的自然進程。
《難經》全稱《黃帝八十一難經》,但是,每”難”之中包含多個問題,因此不同傳世版本的體例並不相同。本書主體以滑壽《難經本義》為主本。將每”難”的內容與《黃帝內經》相比較,則可以發現很多有意思的內容。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