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識別信息傳播風險及法律規制研究 林 淩 978756424547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6424547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生物識別信息傳播風險及法律規制研究
ISBN:9787564245474
出版社: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著編譯者:林 淩
頁數:2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819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生物識別信息,深入研究其傳播風險及法律規制。開篇介紹生物識別信息相關概念,隨後剖析生物識別技術應用,探討其在特徵、技術、社會、倫理等方面的風險。同時,指出生物識別面臨的法律風險,如損害個人權利、侵犯人格和財產權益等。最後提出構建二元保護機制,以及基於特定原則的法律規制體系,涵蓋對象、路徑與機制,為生物識別信息保護提供理論與實踐指引。

作者簡介

林凌,上海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先後任職于安徽省廣德縣人大常委會、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和華東政法大學。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社科基金項目子課題、教育部重大社科基金項目子課題以及上海市、軍隊和上海市教委課題十余項。出版《網絡輿論引導論》《網絡輿論引導法律規制研究》《網絡傳播媒介導論》《新聞侵權導論》《二十世紀文學圖景》《中國軍事文學史》等專著15部,在《新聞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人民日報(理論版)》等報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多次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全國優秀出版科研論文獎。

目錄

引言
第一節 生物識別信息概述
第二節 生物識別信息屬性:敏感個人信息
第三節 生物識別信息傳播風險
第四節 生物識別信息保護法律框架
第一章 生物識別技術應用
第一節 生物識別原理
第二節 生物識別應用
第三節 新生代生物識別
第二章 生物識別信息特徵
第一節 生物識別信息生物特徵
第二節 生物識別信息技術特徵
第三節 生物識別信息傳播特徵
第三章 生物識別技術風險
第一節 生物識別誤差引發「錯識別」風險
第二節 生物識別目標設定引發「漏識別」風險
第三節 生物識別深度挖掘引發「偽識別」風險
第四章 生物識別社會風險
第一節 生物識別引發信任危機
第二節 基於生物特徵的群體監控侵蝕個人自由
第五章 生物識別倫理風險
第一節 生物識別應用加劇弱勢群體被歧視風險
第二節 生物識別算法黑箱加劇社會不平等
第三節 生物識別信息有害使用引發隱私風險
第六章 生物識別法律風險
第一節 突破「告知同意規則」使生物識別信息自決權受到損害
第二節 突破「目的規則」使個人知情權受到損害
第三節 不合理使用生物識別信息易侵犯人格權益和財產權益
第七章 構建生物識別信息二元保護機制
第一節 生物識別信息政府使用和商業使用的二元規制模式
第二節 個人生物識別信息的人格權和財產權二元保護規制
第三節 生物識別信息數據個人所有權與處理者用益權的二元規則
第八章 構建生物識別信息傳播法律規制體系
第一節 規制理念:「場景-目的」原則與「新治理」比例原則
第二節 規制對象:公權力機構、信息處理者、信息主體
第三節 規制路徑:技術審查、平台審查、內容審查、司法救濟
第四節 規制機制:侵權處罰與問責機制、風險分擔機制、多渠道維權機制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