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了語言、符號和文本的基本理論問題,重點運用腦文本概念對語言的定義及其生成的倫理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解釋。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語言、符號及文本,從基礎理論上釐清文學與這三者的關係,並從跨學科視角探討文學的基本原理,回答文學理論與批評中關於語言、符號、文本等的根本性問題。本書不僅質疑索緒爾關於語言的定義和提出符號系統無法定義語言的觀點,還對語言和符號的關係進行了深入論證,指出和分析了索緒爾錯誤的原因並重新定義了語言。本書嘗試運用認知理論論證語言和文本之間的關係,重新解釋意識概念和腦文本概念,提出語言是腦文本的聲音形態和實時生成的觀點,探討語言生成的倫理機制。本書還深入研究了腦概念、神經倫理、時代精神、斯芬克斯因子等重要理論問題。作者簡介
聶珍釗,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教授,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流學科特聘教授,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外籍院士,兼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副會長、中美詩歌詩學協會副會長。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創立文學倫理學批評,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耶魯大學講座教授、《劍橋文學批評史》總主編克勞德·羅森譽為「文學倫理學批評之父」。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