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歲月》是伍爾夫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講述了帕吉特一家跨越了19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50餘年的歷史。儘管覆蓋了這麼長的時間,這本書關注的卻是各個人物的個人生活的某個側面歷史事件作為背景隱約出現,帕吉特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成為外部世界的縮影,貫穿了作者對生存、生命意義的思考。與伍爾夫實驗性的意識流小說不同,這本書更接近傳統現實主義,雖然並沒有明顯連貫的情節,以對話和人物的心理活動為主,作者通過人物和事件而產生的思考和感悟,卻讓讀者能產生共鳴。內容簡介
《歲月》出版於1937年,是伍爾夫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在世時最暢銷的作品。本書講述了帕吉特一家五十余年的歷史,從1880年那個變幻莫測的春天一直寫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年代一場夏夜的舞會。角色的個人生活被置於台前,以對話和心理活動貫穿,紛紜的歷史事件則充當背景,若隱若現。我們隨書中人物一起成長,失去,感動,悔恨,隱忍,心碎。與作者前一部小說《海浪》全然不同,《歲月》注重對現實的描摹與呈現,刻意淡化幻想與詩意,而這番努力的背後,是伍爾夫在創作盛年勇於推陳出新的壯懷和野心。作者簡介
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1882年生於倫敦的一個書香名門之家。 22歲時開始在《泰晤士報》等報刊上發表文章。代表作有小說《雅各布之屋》《達洛維夫人》《到燈塔去》《海浪》,文學評論集《普通讀者》和女權問題論著《一間自己的房間》等。1941年,伍爾夫在鄉間的住所寫完了她的最後一部小說《幕間》,又一次陷入了精神病的痛苦。於是,她將自己勤奮寫作的一生結束在一條河流之中。 伍爾夫是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她和喬伊斯、普魯斯特等一起把意識流小說推向世界,極大地影響了世界範圍內傳統的寫作手法。她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目錄
《歲月(精)》無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