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十章,嘗試闡述資產管理與財富傳承的底層邏輯和基本原理。第一章從資產管理的概念出發,分析開展資管活動所必須具備的要件,得出「資產隔離是資管制度安排的核心要素」這一結論。第二章介紹當前實現資產隔離的三種法律工具,即信託、特殊公司和有限合夥。第三、四、五章,分別介紹資產隔離工具在投資基金、資產證券化和家族財富管理中的應用。應用於投資基金時,體現為信託型基金、公司型基金和有限合夥型基金;應用於資產證券化時,主要是特殊目的信託和特殊目的公司;應用於家族財富管理時,主要體現為家族信託。在該章,我歸納了家族信託資產隔離效果被擊穿的各類情形;同時,按照人生的不同成長階段,由年幼及年老,列舉了家族信託能夠幫助家族委託人解決的24個痛點,這也是書中的亮點。第六章介紹我國的信託法律制度,回顧了我國信託立法過程和主要爭議,其亮點是收集了當今世界40多種信託分類。第七章介紹我國的投資基金法律制度,回顧了我國投資基金立法過程和主要爭議,其亮點是以「受託人職能分解說」闡釋基金管理人與基金託管人的關係,清晰解釋了託管和保管的關係。第八章介紹資產管理應當普遍遵循的信義義務,其亮點是分析了信義義務的違背與職責承擔,並對資產管理人如何履職盡責提出了相關建議。第九章介紹資產業務的風險管理,其亮點是列舉了資管業務可能面臨的十余種風險,在此基礎上歸納了資管業務風險管理的36種措施,即「資管風控三十六計」。最後一章即第十章,介紹了資產管理與社會公益,申明公益慈善是資產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其亮點是介紹了慈善信託的幾大類型。作者簡介
蔡概還,廣東省大埔縣人,1971年出生,曾先後就職於國家立法機關、金融監督管理部門、金融機構、金融行業協會等單位,主要從事經濟金融特別是資產管理方面的立法、監管、實踐和自律。現為中國信託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慈善聯合會慈善信託委員會主任。參加工作以來,蔡概還曾先後擔任信託法、投資基金法起草組成員,自1994年至2001年負責執筆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自1998年至2003年負責執筆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同時,還參与起草或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等法律;參与了信貸資產證券化、流動資金貸款、個人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公益/慈善信託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制度建設工作。多次赴歐美亞等十多個發達國家和地區進行考察,對境內外金融業進行了廣泛走訪和調研,熟諳境內外資產管理的淵源、發展歷史、業務變遷和變革途徑,在資產管理和財富傳承方面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目錄
第一章 資產管理的概念與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