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蔡豐明,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民俗與非遺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委員,”城市民俗研究”特色學科帶頭人,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期從事民俗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民俗與民間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共文化建設等。主要代表作有《江南民間社戲》《上海都市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圖譜編制理論與方法》等。
在線試讀
馬球在唐代時被稱為”擊鞠”,這種遊戲活動與古代的蹴鞠有很大的不同。玩馬球時遊戲者騎於馬上,手執一柄頭部彎曲的棍子,用棍擊打地上的球,最後用籌來計算勝負。這種遊戲一是要求騎乘有很高的訓練程度;二是要求騎術非常嫺熟,以能與騎乘相配。馬球遊戲據說是在唐代時由波斯傳入的,當時稱為”波羅球”。”擊鞠”活動實際上在魏晉時期就已經出現,曹植 《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但是當時這種遊戲尚處萌芽階段,還未定型化。到了唐代時,由於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繁榮,再加上唐代的馬術非常發達,當時西域大宛歲獻好馬,激發了唐代朝野對養馬和馬術的興趣,於是馬球也就在唐代廣泛發展起來了。唐代的諸王和貴族們都非常喜歡打馬球。唐玄宗本人就是一個擊鞠的好手。他曾經參加過與吐蕃人的馬球比賽,結果把吐蕃人打得大敗。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