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對里姆的三首創作時期分別處於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並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管弦樂作品《反形》《痕量》和《字裡行間》進行了詳細分析,總結其多元化的音樂語言、重視傳統的作曲方法以及注重音樂本體的創作理念,揭示里姆的音樂如何成為歐洲傳統音樂文化和新技術的綜合表達。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歐洲樂壇重要級作曲家沃爾夫岡·里姆及其分別創作於20世紀的三首經典管弦樂作品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里姆本人創作思維、藝術觀念、文化背景、寫作特點的論述,對其三部作品作曲技法、創作思維、美學原則、修辭邏輯等方面的系統分析,旨在客觀反映和總結在現當代創作語境下,歐洲音樂創作的繼承、創新、發展和變異。本著作由緒論、五個章節和結語組成。緒論部分簡要介紹了國內外研究現狀;第一章論述了里姆整體的創作情況,並結合現代歐洲音樂文化背景討論其創作分期;第二章至第五章是是關於三首作品的分析和研究;結語部分對里姆及歐洲音樂的創作進行了總結歸納。作者簡介
歐陽鑫勃,中共黨員,碩士生導師,青年作曲家、新媒體藝術家,現任教於蘇州科技大學音樂學院。上海計算機音樂協會理事,上海音樂家協會會員。在《人民音樂》《黃鐘》《音樂創作》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作品數篇。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