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緩和醫療 李飛 978756792603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56792603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3*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敘事緩和醫療
ISBN:9787567926035
出版社:中國協和醫科大學
著編譯者:李飛
頁數:177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1231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結合本書的謀篇布局,向讀者展現「敘事緩和醫療」概念的產生和發展:起點為人類學家開啟敘事醫學教育教學的探索,根源在於與協和緩和醫學中心團隊的深度融合和互動,升華于文獻學習與學術交流。全書共四部分、十二章。第一部分為敘事之道。本部分涵蓋了敘事、敘事能力、敘事醫學概念,敘事醫學的源起、產生背景、哲學基礎、文學與醫學的融合理念等。其中,現象學作為敘事醫學的哲學根基,提示我們對日常生活世界與客觀科學世界進行區分,並關注體驗和感受。在卡倫醫生觀點的基礎上,補充並再行論述敘事的特徵,同時強調了人類學對敘事醫學發展的可能貢獻。第二部分為敘事育人。以緩和醫療的臨床實踐案例為主體,本部分內容集中展現了敘事緩和醫療的實踐性與教育性。作為敘事醫學的核心概念,敘事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成為敘事醫學教育的主要目標。在探討國內外敘事醫學教育實踐狀況的基礎上,將具象化的能力與路徑(包括觀察與傾聽、溝通、共情與細讀、敘事寫作等)作為各章主題進行分述。結合豐富生動的案例,形成文本、繪畫、微電影、詩詞等多元路徑的融匯,敘事能力的要素與訓練路徑得以呈現與詮釋。這些豐富多元的路徑源自「不浪費的人類學」理念,以多元形式的文化表徵,拉近了人與人心靈之間的距離。第三部分為敘事緩和。筆者團隊界定的敘事緩和醫療概念框架,集中表達了協和敘事醫學教育實踐與研究的核心主張、創新發現與理論貢獻。該框架以敘事醫學與緩和醫療實踐的緊密融合為基礎,以敘事病歷為其中的核心概念,致力於以敘事思維進行病曆書寫,將敘事性內容融入現行病歷,進而自緩和醫療領域的實踐向醫學界推廣而形成方法論意義。作為概念化、系統化的階段性呈現,敘事緩和醫療的探索與實踐在持續完善、拓展、深化。這個相融交匯的過程和努力,旨在呼喚更有溫度的醫學實踐。第四部分為敘事反思。本部分旨在解析卡倫醫生提出的「敘事倫理就是敘事醫學」觀點,同時也是對敘事醫學視域下倫理問題的思考。「處處是敘事」的緩和醫療實踐,既是倫理相關問題思考的動力,又是敘事倫理實踐的可能解釋。因為反思性敘事會以更有力度的方式帶來行動,這就是敘事醫學的倫理責任。筆者團隊早期對平行病歷工具臨床適應性的質疑,構成了一段時期研究的重心,進而逐漸形成並明確了以敘事病歷作為敘事緩和醫療框架中的核心概念,並預期醫學界實踐層面的可能變革。這些努力與階段性的產出,都是源於思考、質疑和突破的倫理責任。

作者簡介

李飛,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副教授,人類學博士。北京協和醫學院「敘事醫學」課程創建人與負責人。研究領域為敘事醫學醫學人類學、醫學教育。近年來,致力於敘事醫學教育與緩和醫療實踐的協同推進,系統提出「敘事緩和醫療」概念框架。出版了《生命消逝的禮讚》《直面醫事危機——住院醫師的人生「大考」》《築夢協和——百年協和,百名師生的世紀祝願》《好醫生是怎樣煉成的——一位醫學院教師的調查筆記》等著作。

目錄

第一部分 敘事之道
第一章 概述
一、敘事概念
二、敘事的特徵
三、敘事的價值
四、敘事醫學概念
第二章 敘事醫學發展概況
一、早期研究回溯
二、新興學科態勢顯現
三、敘事醫學源起的影響因素
四、國內先行者的拓荒與耕耘
五、敘事醫學視域下審視醫學的本質
第三章 敘事醫學理論基礎
一、敘事醫學的哲學基礎
二、人類學的理論貢獻
三、理論的反思
第二部分 敘事育人
第四章 敘事醫學教育實踐
一、人類學與敘事醫學結緣
二、國外敘事醫學教育研究概況
三、國內敘事醫學教育研究概況
四、敘事醫學教育本土化路徑
五、系統反思與整合
第五章 敘事能力(一):觀察與傾聽
一、觀察
二、傾聽
第六章 敘事能力(二):溝通、共情及細讀
一、溝通
二、共情
三、細讀
第七章 敘事能力(三);敘事寫作
一、反思性寫作
二、平行病歷
三、微型民族志
四、敘事能力的教育價值
第八章 敘事醫學教育實踐多元路徑
一、詩學不應為文學所獨有
二、視學生為「他者」
三、鏡頭下的敘事醫學
四、行走中的敘事醫學實踐
五、「不浪費的人類學
第三部分 敘事緩和
第九章 敘事病歷的臨床運用路徑
一、敘事病歷概念界定與結構特徵
二、敘事病歷臨床運用路徑與作用
三、敘事病歷實踐的方法論意義
第十章 敘事緩和醫療的探索與實踐
一、敘事醫學與緩和醫療的相融交匯
二、敘事醫學喚醒情感教育,回應緩和醫療價值
三、敘事緩和醫療概念框架的提出與發展
四、雙向奔赴,呼喚更有溫度的醫學實踐
第四部分 敘事反思
第十一章 敘事倫理思考
一、敘事倫理學概念的提出
二、敘事倫理學實踐中的問題
三、敘事倫理學對醫學的貢獻
四、敘事的倫理責任
第十二章 敘事醫學的反思與展望
一、從教育到實踐轉化中的問題與挑戰
二、敘事醫學實踐的反思
三、敘事醫學本土化的發展
四、敘事醫學的高質量發展
五、展望敘事醫學的未來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