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記對抗制度研究 龍俊 978730033561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2
商品編號: 978730033561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登記對抗制度研究
ISBN:9787300335612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著編譯者:龍俊
頁數:29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2052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系統地梳理了比較法上公示對抗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就理論模型的選擇而言,本書認為我國應該採取公信力說中的權利外觀說。其次,本書構建了登記對抗制度的解釋論體系,由此一方面為我國登記對抗主義的存在本身提供了理論基礎,另一方面為我國實踐中對抗規則的細化提供了一個參考方案。最後,本書提出了一個經濟學模型,從本質上闡釋是否應該保護或者應該在多大程度上保護交易中的「惡意第三人」。這一經濟學模型不僅可用於解釋我國民法上的對抗問題,還可以廣泛運用於其他「靜的安全」與「動的安全」相衝突的情形。

作者簡介

龍俊,男,1984年生,清華大學法學院助理教授。本、碩、博均就讀於清華大學法學院,師從崔建遠教授;博士期間獲「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留學項目」資助赴北海道大學留學,師從瀨川信久教授;博士畢業后曾在北京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師從劉凱湘教授。在《法學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獨立發表論文十余篇,並獨立承擔國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項目。曾獲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獎、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后獎、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國家級獎)、清華大學優秀博士論文一等獎、中國法學家論壇徵文二等獎(部級獎)、江平獎學金等榮譽。

目錄

第1章 引言
1 1 問題的提出
1 2 研究綜述
1 3 研究方法與本書結構
第2章 登記對抗理論模型的建構
2 1 本章擬解決的問題
2 2 比較法上的考察
2 2 1 錢大陸法系公示對抗主義的生成與發展
2 2 2 大陸法系的對抗理論模型
2 2 3 法律效果對理論模型的反作用
2 3 我國制度的建構
2 3 1 基於立法目的對理論模型的再評價
2 3 2 基於邏輯構成對理論模型的再評價
2 3 3 權利外觀模型的經濟分析
2 4 本章小結
第3章 不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的客觀範圍
3 1 本章擬解決的問題
3 2 比較法上的考察
3 2 1 「第三人」限制的抽象標準
3 2 2 不登記不得對抗的第三人的具體類型
3 2 3 不登記亦可對抗的第三人的具體類型
3 2 4 無意義的爭論——「一般債權人」
3 2 5 現今仍存爭議——「特定物債權人」
3 3 我國制度的建構
3 3 1 是否承認「廣義的對抗」
3 3 2 是否限制不登記不能對抗第三人的客觀範圍
3 3 3 難點問題:未登記物權與「一般債權」的效力優劣
3 3 4 難點問題:未登記物權與「特定物債權」的效力優劣
3 3 5 難點問題:未登記物權與租賃權的效力優劣
3 4 本章小結
第4章 不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的主觀要件
4 1 本章擬解決的問題
4 2 比較法上的考察
4 2 1 「背信惡意第三人」排除規則的確立過程
4 2 2 「背信惡意第三人」的判斷標準
4 2 3 「背信惡意第三人」排除規則的適用範圍
4 2 4 與「背信惡意第三人」排除規則相背離的學說與判例
4 3 我國制度的建構
4 3 1 是否應該區分「善意」「惡意」
4 3 2 「善意」的判斷標準
4 3 3 「善意」的適用範圍
4 3 4 與善意取得制度的關係
4 4 本章小結
第5章 動產擔保中的特殊對抗規則
5 1 本章擬解決的問題
5 2 比較法上的考察
5 2 1 預備知識:設立與公示
5 2 2 「對抗」規則序說
5 2 3 非「購買價金擔保物權」的對抗規則
5 2 4 「購買價金擔保物權」的對抗規則
5 2 5 難點問題:未公示的擔保物權與「一般債權」
5 2 6 難點問題:購買價金擔保物權優先效力的相對性
5 3 我國制度的建構
5 3 1 《民法典》前審判實踐中的亂象
5 3 2 民法典中的動產和權利擔保改革
5 3 3 動產擔保對一般對抗規則的適用
5 3 4 動產擔保權之間的優先順位
5 3 5 動產擔保權人與擔保物買受人的優先順位
5 4 本章小結
第6章 特殊動產對抗規則的特殊問題
6 1 本章擬解決的問題
6 2 比較法上的考察
6 2 1 登記對抗立法例中特殊動產物權變動規則
6 2 2 《開普敦公約》及其議定書所確立的效力順位規則
6 3 我國制度的建構
6 3 1 理論上的爭鳴
6 3 2 實務部門的態度
6 3 3 私見
6 4 本章小結
第7章 結論
7 1 本研究的主要觀點
7 2 本研究的主要貢獻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