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語習得「生態給養」理論概論-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路徑 9787521348941 秦麗莉 徐錦芬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08
商品編號: 978752134894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二語習得「生態給養」理論概論-理論.方法與實證研究路徑
ISBN:9787521348941
出版社:外語教學與研究
著編譯者:秦麗莉 徐錦芬
頁數:28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990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生態給養」理論於20世紀60年代由James J Gibson、Eleanor Gibson夫婦以及他們的團隊研發構建,后逐漸發展成為生態心理學派,哲學思想深厚,研究範式多樣。20世紀末期,Leo van Lier將該理論引入二語習得領域,並得到 James P Lantolf、Merrill Swain和Claire Kramsch等學者的支持。 本書重點介紹了「生態給養」理論的哲學思想、內涵及發展沿革,結合八個實證案例重點闡述了其在二語習得領域的發展歷程,旨在探索該理論在二語習得研究領域,包括信息化外語教學,特別是在實證研究方法論與數據分析框架方面的應用。本書對相關領域學者的研究和探索具有較好的參考意義,並希望能夠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目錄

第一章 「生態給養」理念的哲學根源與歷史發展沿革
一、生態心理學的由來
二、生態心理學的提出
三、生態心理學與格式塔心理學思想的關係
四、生態心理學與現象學理論的關係
五、生態心理學派的建立
六、生態心理學派的發展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生態給養」理念的內涵與演變
一、「生態給養」理念的初始內涵
二、物理給養和學習到的給養
三、功能給養
四、配對物體給養
五、微給養和純物質給養
六、可變給養和穩定給養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對給養理論的批評
一、給養與感知的關係
二、給養與行動的關係
三、給養與有機體效力的關係
四、給養的特殊性和共相性
五、Gibson給養理論的再認識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二語習得領域「生態給養」研究發展沿革
一、二語習得領域專家對van Lier的評價
二、社會文化理論的生態視角
三、二語習得領域生態視角研究的歷史沿革
四、van Lier思想的演變
五、與社會科學研究中的生態學研究的區別
六、生態語言學與社會文化理論
七、給養和其他相關的研究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二語習得「生態給養」近現代研究現狀
一、整體發展趨勢
二、二語習得「生態給養」研究重點文獻分類探索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信息技術背景下「生態給養」的內涵與轉化過程
一、信息化教學中「生態給養」的內涵
二、perezhivanie與「生態給養」的關係
三、信息化學習環境中學習者的「生態給養」轉化情況調研方法
四、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習者的過去、當前和未來的 perezhivanie
五、信息技術背景下學習者感知到的信息技術給養具體表徵
六、信息技術給養在大學英語學習環境中的轉化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生態給養」理論在信息化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實例
一、案例1 信息技術環境下語言教學與學習活動系統的「生態給養」轉化有效性研究——從Vygotsky的obuchenie和perezhivanie理念著手
二、案例2 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環境中「生態給養」轉化有效性研究
三、案例3 大學英語翻轉課堂與傳統教學模式下 「生態給養」轉化對比研究
四、案例4 「雲端課堂」內外大學英語學習者能動性質性研究——「生態給養」理論視角
五、案例5 信息技術背景下給養與能動性的實證研究
六、案例6 信息技術背景下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生態給養」轉化研究
七、案例7 「生態給養」與社會文化理論內化理論的結合與應用
八、案例8 「生態給養」視角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設置問題研究——信息化外語教學情況調研
參考文獻
附錄1 信息技術背景下大學英語學生「生態給養」轉化調查問卷
附錄2 信息技術背景下大學英語學生「生態給養」轉化情況調研質性研究工具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