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詞彙學習是語言學習的核心問題,通過閱讀伴隨性習得詞彙是擴大詞彙量的主要途徑。本書從控制條件和自然條件兩個維度,運用紙筆測試、出聲思維、問卷調查等多種方法,尤其是引入心理學界先進的眼動技術,進行多個單項實證研究和綜合討論,定性分析與定量統計相結合,考察了三類學習者(漢字文化圈學習者、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華裔學習者)漢語伴隨性詞彙學習的特徵,探討了學習者漢語詞彙意識的發展特點,總結了漢語詞彙學習和閱讀加工的模式,比較了漢語作為二語和作為母語、英語作為二語的伴隨性詞彙習得的異同,探討了漢語詞彙習得特色,並針對漢語詞彙教學和閱讀教學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和教材編寫建議。 本書可供國際中文教育(包括華文教育)領域及相關專業師生參考。作者簡介
干紅梅,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副教授,海外華語及華文教學、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碩士生導師。曾任華文教育系副系主任,現任《華文教學與研究》編輯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漢語詞彙習得,漢語閱讀教學,漢語教材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主持完成省部級項目三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一項。在《語言文字應用》《世界漢語教學》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主編、參編教材多部。曾赴韓國誠信女子大學教授漢語一年,多次赴新加坡、日本、英國、義大利等國講學。目錄
序 語言學與心理學的融通——漢語伴隨性詞彙習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