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10章,分別是引言、黃河流域自然生態條件、黃河流域綜合生態狀況、基於自然的林草植被承載力理論依據和實驗實證、基於自然的林草植被資源優化配置方案,以及黃河流域典型山區、水域、沙區、鹽鹼與砒砂岩區生態修復治理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建議。第1章引言闡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目標與思路,以及研究內容;第2章在詳細介紹了黃河流域地形地貌、氣候特點、水資源、土地資源、林草資源等基礎上,明確了生態地理分區和治理區劃;第3章對黃河流域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的現狀及變化趨勢進行了綜合評估,併科學評估了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的承載力及潛力;第4章側重於理論分析,詳細闡述了植被承載力的定義與特點,提出並以油松、刺槐、樟子松等人工林驗證了生態系統蒸散量和水分承載力估算模型;第5章全面闡述了黃河流域綜合植被可利用降水的時空分佈特徵,並提出了適水性植被優化配置方案;第6~9章著重說明了黃河流域系統治理的成功經驗;第10章主要從政策和重大國家工程兩個層面提出建議,從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提供參考。 本書適合政府管理人員、政策諮詢工作者,以及廣大生態學、環境學及相關專業的科研從業者和關心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人士閱讀。目錄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