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視覺設計 王朝陽 9787569722291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32
商品編號: 9787569722291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書籍均為代購,我們向大陸付款發訂後即無法取消,為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下訂前請慎重考慮!下訂前請慎重考慮!謝謝。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2*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新媒體視覺設計
ISBN:9787569722291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王朝陽
頁數:27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786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媒介技術的發展將我們帶到了一個眾聲喧嘩、瞬息萬變的新媒體時代。面對這個由媒介構建的全新世界,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乃至行為舉止都發生著急劇的改變;既為其所迷醉,樂此不疲,又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和無所適從。新媒體到底是什麼?新媒體時代到來又意味著什麼?人們如何正確處理好與新媒體的關係?這些問題真真切切擺在人們面前,需要我們去面對,去解決。因此,科學地認識、理解和運用新媒體顯得尤為重要。
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會有一些新型的媒體出現,它們都會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在當今新媒體時代表現得尤其明顯:受眾這一角色轉變成了”網眾”或”用戶”,成了傳播的主動參與者,而非此前的信息被動接收者;傳播過程不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傳播模式的核心在於數字化和互動性。這一系列改變的背後是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並由此衍生出多種新媒體形態——以網絡媒體、互動性電視媒體、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和以樓宇電視、車載移動電視等為代表的戶外新型媒體。
由周茂君教授主編的這套網絡與新媒體系列教材,就是在移動互聯、數字營銷、大數據和社會化網絡等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沿著技術、傳播、運營和管理的邏輯,對新媒體進行的梳理和把握。從技術層面上看,網絡與新媒體平臺是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搭建起來,進行信息傳遞與接收的信息交流平臺,包括固定終端與移動終端。它具備以新技術為載體、以互動性為核心、以平臺化為特色、以人性化為導向等基本特徵。從傳播層面看,新媒體從四個方面改變著傳統媒體固有的傳播定位與流程,即傳播參與者由過去的受眾變成了網眾,傳播內容由過去的組織生產變成了用戶生產,傳播過程由過去的一對多傳播變成了病毒式擴散傳播,傳播效果由過去能預期目標變成了無法預估的未知數。這種改變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傳統的”5W”“魔彈論”和”受眾”等經典理論已經成為明日黃花。從運營層面看,在技術構築的新媒體平臺上,各類新媒體開展著各種運營活動。從管理層面看,新媒體管理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即新媒體的政府規制、新媒體倫理和新媒體用戶的媒介素養。這樣,政府規制對新媒體形成一種外在規範,新媒體倫理從內在方面對從業者形成約束,而媒介素養則對新媒體用戶提出要求。
這套網絡與新媒體系列教材既有對新媒體的發展軌跡和運行規律的理論歸納,又有對新媒體運營實務的探討,還有對大量鮮活新媒體案例的點評,切實做到了理論與實務結合、操作與案例相佐,展現出教材作者良好的學術旨趣與功力。希望以這套教材為起點,國內湧現出更多的高質量研究著作和教材,早日迎來網絡與新媒體教育、研究的新時代。

目錄

第一章 新媒體視覺設計概述
第一節 新媒體概述
第二節 視覺設計概述
第二章 新媒體視覺設計原則
第一節 通用設計原則
第二節 桌面端設計原則
第三節 移動端設計原則
第四節 包容性設計原則
第三章 新媒體視覺設計元素
第一節 界面與新媒體視覺界面
第二節 基礎設計元素
第三節 元素組合和呈現
第四章 新媒體佈局設計
第一節 新媒體佈局設計概述
第二節 新媒體佈局設計原理
第三節 佈局常用模式
第四節 佈局設計形式
第五章 新媒體導航設計
第一節 新媒體導航概述
第二節 新媒體導航設計原理
第三節 常用導航形式
第六章 新媒體色彩設計
第一節 理解新媒體色彩
第二節 色彩理論基礎和應用
第三節 新媒體色彩應用
第七章 新媒體圖形圖像設計
第八章 新媒體文字設計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媒介技術的發展將我們帶到了一個眾聲喧嘩、瞬息萬變的新媒體時代。面對這個由媒介構建的全新世界,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乃至行為舉止都發生著急劇的改變;既為其所迷醉,樂此不疲,又常常感到不知所措和無所適從。新媒體到底是什麼?新媒體時代到來又意味著什麼?人們如何正確處理好與新媒體的關係?這些問題真真切切擺在人們面前,需要我們去面對,去解決。因此,科學地認識、理解和運用新媒體顯得尤為重要。
人類社會發展的每一階段都會有一些新型的媒體出現,它們都會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在當今新媒體時代表現得尤其明顯:受眾這一角色轉變成了”網眾”或”用戶”,成了傳播的主動參與者,而非此前的信息被動接收者;傳播過程不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互動的;傳播模式的核心在於數字化和互動性。這一系列改變的背後是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並由此衍生出多種新媒體形態——以網絡媒體、互動性電視媒體、移動媒體為代表的新興媒體和以樓宇電視、車載移動電視等為代表的戶外新型媒體。
由周茂君教授主編的這套網絡與新媒體系列教材,就是在移動互聯、數字營銷、大數據和社會化網絡等熱點問題層出不窮的背景下,沿著技術、傳播、運營和管理的邏輯,對新媒體進行的梳理和把握。從技術層面上看,網絡與新媒體平臺是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搭建起來,進行信息傳遞與接收的信息交流平臺,包括固定終端與移動終端。它具備以新技術為載體、以互動性為核心、以平臺化為特色、以人性化為導向等基本特徵。從傳播層面看,新媒體從四個方面改變著傳統媒體固有的傳播定位與流程,即傳播參與者由過去的受眾變成了網眾,傳播內容由過去的組織生產變成了用戶生產,傳播過程由過去的一對多傳播變成了病毒式擴散傳播,傳播效果由過去能預期目標變成了無法預估的未知數。這種改變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傳統的”5W”“魔彈論”和”受眾”等經典理論已經成為明日黃花。從運營層面看,在技術構築的新媒體平臺上,各類新媒體開展著各種運營活動。從管理層面看,新媒體管理主要從三個方面著手,即新媒體的政府規制、新媒體倫理和新媒體用戶的媒介素養。這樣,政府規制對新媒體形成一種外在規範,新媒體倫理從內在方面對從業者形成約束,而媒介素養則對新媒體用戶提出要求。
這套網絡與新媒體系列教材既有對新媒體的發展軌跡和運行規律的理論歸納,又有對新媒體運營實務的探討,還有對大量鮮活新媒體案例的點評,切實做到了理論與實務結合、操作與案例相佐,展現出教材作者良好的學術旨趣與功力。希望以這套教材為起點,國內湧現出更多的高質量研究著作和教材,早日迎來網絡與新媒體教育、研究的新時代。
是為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