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了托爾斯泰乃至長篇小說這一領域的最高藝術成就。《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活著」的書,在書中自成了一個完整運行的社會,儘管故事的背景已經成為歷史,但是人物和情節卻永遠不會過時。這是一部關於愛情、家庭、幸福乃至人生的終極之書,不管多少次重讀,都會產生對人生新的領悟,儘管它不會提供任何答案,但是卻會幫助你越來越清楚地聽到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內容簡介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故事以安娜和列文兩個看似天差地別卻具有相似精神內核的人物為線索分別展開。這兩條線索看似涇渭分明、齊頭並進,其實互為表裡、相互印證,一方面涵蓋了聖彼得堡和莫斯科以及廣袤的俄國鄉村,還原了一個完整而逼真的俄國社會全貌,另一方面也清晰地展示了托爾斯泰本人,或者說每個人的人生中都必將遇到的精神危機及其背後的原因。 安娜是俄羅斯上流社會的貴婦,在一次旅途后偶遇符朗斯基,她強大的愛情力量開始覺醒,這股力量如暴風雪一般席捲著周圍的一切,並最終將她推向毀滅。然而,她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場愛情的悲劇,而是反映著所有社會施加於個體的桎梏,體現著所有多數與少數間的壓制與反抗。列文是一個鄉村地主,他衣食無憂,生活本該幸福,但他卻對社會和人生有著不解的疑問,因此而陷入幾乎自毀的恐懼之中。在列文身上,更加具象地映射出托爾斯泰本人的困境,也在思想和哲學範疇拆解著世界運行和每個個體自洽的根本邏輯。通過安娜和列文兩條線索,托爾斯泰構成了一個無比完整的社會結構,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外部世界一同進步,使得《安娜·卡列尼娜》成為了一部永遠不會過時的經典。作者簡介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小說家、評論家、劇作家和哲學家。托翁是一位多產作家,也是世界公認的最偉大的作家之一。同時也是非暴力的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和教育改革家。托爾斯泰出身於名門貴族,享受著優越的家庭條件。他一歲半喪母,九歲喪父,由姑媽撫養長大。 托爾斯泰自幼就開始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但是他並不喜歡上流社會的生活,他將全部精力與情感寄託于文學創作。他的作品多描寫俄國革命時期的人民的頑強抗爭,因此被稱為「俄國十月革命的鏡子」。列寧曾稱讚他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讀客三個圈經典文庫》《一個地主的早晨》等。目錄
《安娜·卡列尼娜(精)》無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