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現代文論研究 王洪岳 978756972699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56972699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元現代文論研究
ISBN:9787569726992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王洪岳
頁數:33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1485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元現代文論研究》不僅對元現代作了理論探討,同時涉及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尤其是藝術。作者認為,元藝術並不是元現代藝術,前者包括了此前各種藝術思潮中帶有反思性和基礎性因素的部分,也是構成元現代藝術的一個理解背景或某種生成元素,但還不是元現代藝術。他試圖運用”元現代”這個術語來分析當代藝術所追求的自反性思路,這一點卻是值得肯定的。由之,元現代藝術應該是那種充分考慮或吸收了關係美學、間性美學,又發揮了主體在某種情境下能夠表達出自我反思,甚至自我反諷意味的藝術。這些都是該書的一些新見,讀後不禁令人耳目一新。
該書的另一值得提及的是,作者並沒有僅僅滿足于對元現代主義文論本身的闡釋,還將其放在一個宏闊的世界文論的大語境之下來考察。確實,在當代文論風雲變幻的時代,作者早就清醒地認識到,在後現代文化遭受衝擊、走向衰微之際,理論話語也必須跟上時代的節 奏和步伐。在這樣一種情勢和語境之下,任何偏執一端的觀點或理論都會處於失效狀態。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當代文論建構正逢其時。元現代文論正是應時代要求,努力成為一種與複雜的全球化時代相對應的文論話語。在某種意義上,元現代主義是借鑒了歐美後現代主義試圖chao越後現代的理論話語,是結合了當代中國帶有綜合或整合性質的文論成果的新理論話語;是把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相結合的思想產物,是融合了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的諸種有益文化、藝術、審美成分之後的思想產物。因此就其試圖建構一種宏大敘事而言,該書的觀點依然比較接近現代主義的立場。

作者簡介
王洪岳(1963-),男,山東濟南市濟陽區人。文學博士、博士後。現為伊犁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銀齡教授,邊疆中華文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教于濟南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主要研究領域為美學、文藝理論與批評。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藝理論研究》、《文史哲》、《南國學術》(澳門)等刊物發表論文、評論約200篇,部分論文被《新華文摘》、《文藝理論》、《美學》、《文化研究》(人大複印資料)等刊物轉載。出版學術專著《審美的悖反:先鋒文藝新論》《審美與啟蒙:中國現代主義文論研究(1900-1949)》《美學與詩學:融匯與建構》《先鋒的背影:中國現代主義文論(1978-2008)》《精靈與鯨魚:莫言與現代主義文學的中國化研究》等十余部,主編學術著作《美學審醜讀本》《莫言與當代文學批評理論》等多部。

目錄

導言
一、元、元批評與元理論
二、元現代、元現代性和元現代主義
三、”文論”而非”文學理論”或”文化理論”
第一章 元現代文論的前史
一、後現代之後的文論話語概觀
二、哈琴的後現代反諷與元小說理論
三、塞繆斯的自動現代主義
四、阿蘭 科比的數字現代主義
五、伯瑞奧德的變現代主義
六、查爾迪什和湯姆森的複現代主義
第二章 佛牟倫、埃克和利菲爾的元現代理論
一、從後現代到元現代
二、元現代的策略和方法
三、非托邦的中位
四、元現代主義和新浪漫主義的關係
五、對前現代信仰文化的忽視
第三章 作為哲學和文藝新階段的元現代主義
一、作為哲學的元現代主義
二、作為社會發展階段的元現代主義
三、在裂隙與彌合中產生的元現代主義主體
四、元現代主義在文論之外學科發展情況
第四章 元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之後的歷史性、情感與深度
一、元現代產生的歷史性:後現代無能與資本主義演變
二、元現代藝術實踐與情感結構的雙向互動
三、元現代的擴展與深度
第五章 斯托姆的元現代主義哲學與文化理論
一、元現代之跨物種與跨文化理論視閾
二、存在與本體交織於過程中:藝術的生成
三、社會建構與個人敘述:尋找一種文藝理論新路徑
四、元現代探究主義
第六章 後現代之後文藝的美學價值重構
一、巴迪歐”非美學”思想:突出”事件”與”真理”
二、韋爾施”超越美學的美學”的元現代價值重構
第七章 當代文論的元現代性與批評實踐
一、元美學、元詩學與元現代文論
二、反思性文論與元現代的自反性
三、國內外元現代批評實踐舉隅
第八章 元現代文論的思維特徵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

前言/序言
我記得早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當後現代主義文化藝術思潮在西方日漸式微時,一些西方文論家就開始預測後現代主義之後的西方文化藝術將呈現何種格局。我也應當時的中國文學出版社邀請在該社出版了一本專題研究文集,題為”後現代主義之後”,後來這本書又修訂再版,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於2019年出版,我本人又應邀用英文將其重新改寫,於2022年由英國勞特裡奇出版社出版。在這期間,一些西方理論家也對文學和文化理論界出現的蕭條狀況憂心忡忡,我作為中國的比較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者,也採取了積極的姿態在多種國際場合予以回應,並提出了一個”後理論時代”的概念,促使關於文學和文化理論的討論繼續在新世紀的中國展開。其他學者也陸續發表了一些著述,參與關於”後理論”問題的討論。在這些著述中,王洪岳教授的這部《元現代文論研究》有自己的觀點和特色,是一部厚實的理論專著。本書從一個新的角度,也即元現代的角度,探討了各種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文學理論,並將其用一個新的術語”元現代”貫穿始終,在某種意義上等於是建構了一個新的理論概念——元現代文論。
當然,元現代這個術語並非洪岳首創,它在西方語境中也曾出現過,正如本書所提及的,斯托姆就論證道,從現代主義的角度來看,元現代主義看起來像後現代主義,因為它拒絕所謂的客觀性,拒絕區分事實和價值,它破壞了歐美中心主義,因此它成了懷疑的懷疑論者。這自然是從現代主義的角度來看的,因為元現代主義也和後現代主義一樣,是反本質主義的。因此就這一點來看,人們很容易將其視為一種後現代主義的形態。但是若從後現代主義的角度來看,元現代主義又有點像現代主義,因為它對後現代主義的懷疑論和否定的教條主義進行質疑,為價值評估提供了證據,同時破壞了歐美中心主義的普世主義,但是又不完全拒絕普適價值。因此就這一點來看,它又帶有一些現代主義的特徵。那麼如何對其做出精確的描述呢?長期以來學者們在這一點上一直糾結不清,當然也就出現了所謂的”擴大了的現代性”(modernity at large),或”拓展了的現代主義”(extended modernism),或”別現代”,或”另類現代性”(alternative modernity),如此等等。但這樣的劃分仍然未擺脫”現代主義”或”現代性”這些具有很強包容性的概念。而在本書作者看來,元現代主義可能看起來更像現代主義,因為它試圖闡明一個體系,呼籲同情和解放的知識。它清楚地表達了自己,用最少的術語,一種必要的溝通風格,拒絕廢話,找到一條出路,走出無休止的、永恆的(重新)轉向和消費社會品牌建設的陷阱。儘管元現代主義有上述種種現代主義的和後現代主義的特徵,但洪岳試圖擺脫現代和後現代這一兩分法,從中國學者的立場和視角出發,探索並建構一個新的概念。正如他所指出的,元現代主義既不同于現代主義也不同于後現代主義,而是具有自己品格和價值訴求的現代性理論。他主張用一個新的概念,也即用元現代來概括,並在這方面進行詳細論述。擺在我們面前的這本專著就是他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書不僅對元現代作了理論探討,同時涉及文學藝術的各個門類,尤其是藝術。作者認為,元藝術並不是元現代藝術,前者包括了此前各種藝術思潮中帶有反思性和基礎性因素的部分,也是構成元現代藝術的一個理解背景或某種生成元素,但還不是元現代藝術。他試圖運用”元現代”這個術語來分析當代藝術所追求的自反性思路,這一點卻是值得肯定的。由之,元現代藝術應該是那種充分考慮或吸收了關係美學、間性美學,又發揮了主體在某種情境下能夠表達出自我反思,甚至自我反諷意味的藝術。這些都是本書的一些新見,讀後不禁令人耳目一新。
本書的另一值得提及的是,作者並沒有僅僅滿足于對元現代主義文論本身的闡釋,還將其放在一個宏闊的世界文論的大語境之下來考察。確實,在當代文論風雲變幻的時代,作者早就清醒地認識到,在後現代文化遭受衝擊、走向衰微之際,理論話語也必須跟上時代的節 奏和步伐。在這樣一種情勢和語境之下,任何偏執一端的觀點或理論都會處於失效狀態。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當代文論建構正逢其時。元現代文論正是應時代要求,努力成為一種與複雜的全球化時代相對應的文論話語。在某種意義上,元現代主義是借鑒了歐美後現代主義試圖超越後現代的理論話語,是結合了當代中國帶有綜合或整合性質的文論成果的新理論話語;是把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相結合的思想產物,是融合了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的諸種有益文化、藝術、審美成分之後的思想產物。因此就其試圖建構一種宏大敘事而言,本書的觀點依然比較接近現代主義的立場。
早在本世紀初,英國馬克思主義文學理論家和文化批評家特裡 伊格爾頓出版了專著《理論之後》,認為文化理論的黃金時代已成為過去,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理論之後”的時代。我將其稱為”後理論時代”。一時間,人們不禁要問,在這樣一個”後理論時代”,理論還能有何作為?我當時以中國文論家的身份介入了這場國際性的討論,認為後理論時代的國際文學理論界不存在任何大一統的占主導地位的理論思潮,而應該是一個多元共生、多種話語理論角逐的時代,這對中國的文學和文化理論家來說無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現在,洪岳的元現代理論或元現代主義建構作為一種出自中國本土的理論話語,同時又加入了西方的元素,它所應對和處理的正是後現代主義之後的理論境遇。當然這種境遇是由人類文化和藝術審美及感性結構的積澱而來的,它還理應吸納各種現代主義和前現代主義的有益經驗和成果。本著這樣的初衷,我認為本書的寫作已經達到了作者的目的,它的出版必將引起國內從事理論研究的學者的關注和討論,其中部分章 節 若用英文撰寫發表在國際刊物上,也許會引起國際學界的矚目,從而加快中國文學和文化理論國際化的進程。其學術和理論價值是不言而喻的。不知廣大讀者以為如何?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