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語言認知行為,與語言、文化、數學、物理等人文自然科學關聯緊密。然而隱喻語言複雜多樣,種類繁多,識別困難,歷史上人們試圖從修辭、語言、認知、哲學等不同角度解釋隱喻現象,提出的規則都存在大量反例。隱喻複雜性已成為隱喻研究的主要阻礙。 本書以基於複雜適應系統的語言觀和基於動態系統理論的認知觀為理論基礎,運用機器學習、文本數據挖掘、問卷調查等量化研究工具,驗證、發展和完善了動態隱喻論,認為隱喻是人類社會這一複雜適應系統中一種特定的自組織行為,表現為一種與詞語本義、轉喻、新詞等相區別的語義相變過程。隱喻規約化程度是隱喻的序參量,據此可揭示隱喻構式在歷時維度的湧現過程和規律,預測隱喻動態變化軌跡,證明隱喻構式的複雜性是分形結構的外在表現。 動態隱喻論為解釋創新性語言的生成和理解提供了理論框架。作者簡介
唐旭日,博士,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語言學,主要研究領域為計算詞彙語義學,涉及命名實體識別、隱喻計算、詞義演化計算、構式聚類、語義韻等領域。主持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一項,曾參与863高新技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家社科基金等多項課題,在World Wide We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rpus Linguistics、Natural Language Engineering、Corpus Linguistics and Linguistic Theory、《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中文信息學報》等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多篇,出版教材一部。目錄
序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