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本書了解有關「8050問題」的現狀、成因與未來。 不僅是日本的問題,也是東亞社會的趨勢。 日本,正有超過100萬人蟄居家中,其中,40~60歲的蟄居人口超過了60萬。 受困於傳統的家庭觀念,親子關係沒有終點,只能終生「育兒」。隨著人口高齡化進程加快,現實中的日本老人往往因衰老身體自理能力不斷衰退,越來越無法照應蟄居家中的子女。老年人諮詢中心80%的案例是要應對無業的子女 遭遇人生窄門的時刻,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家庭嗎?當整個家庭開始孤立於社會之外時,我們應該怎麼辦? 這是一本寫給「啃老族」家庭的指南書,也是來自一線的援助經驗。 14個案例,4個援助案例,數據詳實,方法、經驗實操性強。 蟄居不是錯誤,只是一種狀態;求助不可恥,藉助自力與他力,人可以走出蟄居狀態。 從經驗中學習如何更好地援助身處困境的家庭:如何開展蟄居援助、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劃分援助標準。 獨特的「複原」理念,有效拯救瀕臨崩潰的「極限家庭」。內容簡介
在初入職場的年紀遭遇就業冰河期,隨之而來的「疤痕效應」會持續存在。 隨著時間推移,當初就業受挫的年輕人到四五十歲會承受更嚴重的心理創傷。他們拒絕走出家門,拒絕與人交流;他們羞於求助,害怕求助,也不知向誰求助。當問題封存於家庭內部,當八十多歲的父母再也無力支持子女的生活時,「8050家庭」又該怎樣走下去? 本書將「8050問題」視為高齡父母與壯年期子女同住而產生的社會問題,聚焦在擁有40歲以上子女且難以成為援助對象的家庭。在鄰國日本,超過100萬人正身處類似境遇之中,其中,40~60歲的蟄居人口超過了60萬。 「8050問題」,已然不再只是日本的社會問題,更是東亞社會未來可能會面對的課題。書中所介紹的有關「8050問題」的成因、現狀與未來值得關注。作者簡介
川北稔,1974年出生,神奈川縣人。愛知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名古屋大學研究生院博士課程修畢。從社會學角度調查研究兒童拒絕上學、青年與中老年蟄居等社會孤立相關課題。合著作品《社會學角度探度「蟄居」——媒體、當事人、援助活動》,個人著作《「貧困兒童」系列4:長大成人,建立社會》。目錄
第一章 沒有盡頭的養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