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導論
案例1 以人為本——國家射擊隊成立運動員委員會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案例2 中國女排管理模式的創新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第二章 體育管理思想發展的歷史沿革
案例1 古希臘教育史中的體育思想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案例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關於毛澤東體育思想的研究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第三章 體育管理系統
案例1 國家皮划艇隊的系統化管理思路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案例2 構建體育產業創新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第四章 體育行政管理
案例1 我們能從芬蘭體育行政管理組織體制中學到什麼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案例2 體育改革:成就、問題與突破
一、案例簡介
二、案例點評
三、資源鏈接
第五章 學校體育管理
第六章 社會體育管理
第七章 運動訓練管理
第八章 體育賽事管理
第九章 體育產業管理
第十章 體育旅遊管理
第十一章 文化與知識背景下的體育管理發展趨勢
精彩書摘
《新編體育管理學案例教程》:
一、案例簡介
在奧運戰略實施過程中,我國競技體育領域逐步形成了自己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的優勢項目,其中乒乓球、羽毛球、跳水、體操、射擊、舉重和女子柔道這7個運動項目在1984-2012年8屆奧運會中獲得的金牌數占中國代表團所獲金牌總數的78 1%。
在人們對優勢項目獲得成功的理論解釋中,教練員是體育界公認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個教練員帶一批運動員,一批教練員就可以帶動整個項目的發展。可見,競技體育能不能上去,教練員隊伍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在我國優勢項目教練員人才梯隊建設中,很多學者指出,教練員代際傳承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是”師傅教徒弟,徒弟又教徒弟”的”近親繁殖”現象。我們知道,”近親繁殖”原為生物學用語,現喻指某些單位人才世代相襲、缺乏交流和創新的一種現象。可見,”近親繁殖”是不利於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因此,很多學者認為”近親繁殖”是阻礙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是,儘管”近親繁殖”現象不被人們看好,這樣一種現象卻長期存在於我國的優勢項目中。既然我國優勢項目教練員代際傳承中的”近親繁殖”現象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因此,我們需要關注這一現象,並對它進行深入研究。
(一)”近親繁殖”與優勢項目之間具有一種親和性
如前所述,中國競技體育取得輝煌成績的一個關鍵原因是我們擁有許多培養世界冠軍的教練員。然而,當深入這些運動隊時,我們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即這些優勢項目中的教練員幾乎都是一些優秀運動員退役之後適時地轉變了身份和角色,成為隊裡的教練員,而再由他們教出的比較”親信”的弟子及師兄弟等在退役之後繼續留在運動隊中當教練員,如此延續至今,即人們所謂的”近親繁殖”。
(二)優勢項目運動隊中的”近親繁殖”是一種特定的宗族現象
優勢運動項目運動隊中的”近親繁殖”呈現出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即由某個初始的教練為中心建立的擬似血緣群體。例如,乒乓球項目中由傅其芳教練為中心,帶出了容國團、徐寅生、李富榮、張燮林等運動員,之後又以這些徒弟留隊當教練繼續帶運動員,教出了諸如蔡振華、陸元盛、施之皓等選手,再往後由蔡振華等一批隊員做教練,教出了鄧亞萍、陳靜、喬紅、劉國梁、孔令輝等隊員,而目前以劉國梁等運動員留隊作為教練員再繼續執教;又如體操項目中,從最初由宋子玉執教經韓毅、陸恩存、朱啟平等隊員再延續到張健、高健等隊員,之後又延續到黃玉斌;其他優勢項目跳水、射擊、舉重等均有類似的發展路徑,只是歷史的長短和程度的輕重會有不同。
在這些優勢項目中,人們均可以順藤摸瓜地找到這一批批的運動員的教練,以及他們教練的教練,並可以發現這樣的代際傳承形成了以某個初始教練為中心,以擬似血緣為主線的”繼嗣群”,即一種擬制的宗族。在這個擬制的宗族裡,一個突出的表現是每一任總教練(有的項目中並沒有總教練,而稱為領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上一任總教練的嫡傳弟子或同門師兄弟(當然也有其他不同的情況)。可見,當我們觀察優勢項目運動隊”近親繁殖”的路徑時,可以發現這條路徑所體現出來的是一個(擬制)宗族。
社會學中的宗族,就其一般意義而言,是一種親屬制度中的繼嗣群體現象,它在中國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宗族關係也是中國人最主要的社會關係。因為它代表了一種特殊的生活方式,體現了特殊的行為規範和價值取向,尤其當人們在繁複多變的社會中生存時,需要宗族去適應變化的社會,特別是在中國社會由傳統邁向現代的進程中,在傳統交往渠道大幅度收縮的情況下,人們就更可能依賴那些倖存下來的、極為有限的家族關係網絡。
優勢項目運動隊中的教練員,一般都遠離家鄉,舉目無親,在競爭激烈的運動項目中,要想維持生存就必須依靠他人的幫助。此外,就訓練本身來說,培養出世界冠軍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要想能夠持續培養出優秀的運動員,教練員就需要結成一個集團,因為只有群體才是人類力量賴以凝聚的單元。
因此,雖然教練員之間並不具備任何事實上的血緣連帶關係,但教練員之間的互動方式和整個網絡的運作形式相當完整地複製了傳統親緣群體的運作形式,他們(作為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取向使他們確信,這樣一個較為自然的宗族組織能夠滿足他們與別人交往的各種需要。
(三)運動隊中宗族存在的特徵
運動隊中的宗族是一群人的組合,這個組合當然要依據一定的規則。雖然它並不像中國鄉村中的宗族那樣具有祖墳、家廟、族產、族譜,也不一定非得有一個長者尊貴、幼者謙卑的內部秩序,只要它是根據世系的原則建立起來,有著一個內部的認同,有著一個外在的界限,我們就有理由把它看作一個宗族。某隊中的宗族建立在擬似血緣關係之上,作為一種擬制的宗族,仍然存在著一些宗族特徵,如成員資格、領導力量、組織與行為規則、相互間的責任、公共儀式和共同的範式。
綜上所述,我國優勢項目教練員梯隊建設中的”近親繁殖”現象體現出教練員之間代際傳承以某個初始教練為中心、以擬似血緣為主線的”繼嗣群”,即一種擬制的宗族。與當前關於運動隊”近親繁殖”現象不利於我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理論觀點不同,本研究認為優勢項目教練員群體”近親繁殖”所體現出的宗族特性正是優勢項目運動隊出於自身發展的理性選擇的結果。由於運動訓練本身是以教練員之間的合作為基礎,合作又以信任為條件。在運動隊中,人們一般都遠離家鄉,舉目無親,對於師傅而言,他最信任的人莫過於他的徒弟。在熟悉的背景和對信任的需求下,宗族的關係網絡成為教練員尋求資源和幫助並進而結成集團的首選對象。因此,雖然教練員之間並不具備任何事實上的血緣連帶關係,但人們之間的互動方式卻相當完整地複製了傳統親緣群體的運作形式,他們(作為中國人)的文化心理取向使他們確信,在當前繁複多變的社會及競爭激烈的優勢項目中,這樣一個較為自然的組織不僅能夠滿足他們與別人交往的各種需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們之間的合作效益。
前言/序言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市場份額逐漸擴大,體育管理領域的複雜性和多樣性不斷增加,對專業化的體育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體育管理涵蓋學校體育管理、社會體育管理、運動訓練管理、體育賽事管理、體育旅遊管理等多個維度,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等新技術的不斷應用為體育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基於新需求、新實踐,體育管理人才培養急需更為系統全面的理論指導,迫切需要能夠體現體育管理最新動態的優秀教材。因此,配套劉兵教授主編的《新編體育管理學教程》(第二版),我們組織編寫了《新編體育管理學案例教程》,內容上融入體育管理領域的新實踐,豐富其在研究、實踐和教學中的資料,為學習者深入思考提供案例素材。
本書共十一章 。第一章 導論對體育管理的定義、職能、內容、趨勢等進行闡述,幫助讀者從宏觀上掌握體育管理學發展的概況。第二章 探索中西方體育管理思想發展的歷史沿革,以時間為軸,梳理其階段特徵和趨勢,介紹了主要的體育管理思想。第三章 從系統論導入體育管理系統,旨在明晰體育管理系統的結構、要素,以及體育管理系統與外部環境的關係。第四章 闡述了體育行政管理的概念、目的、要求、組織體制、功能和職責、發展趨勢等,作為我國體育管理的重要內容,為下文不同類別的體育管理開展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五~第十章 分別闡述了學校體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體育賽事、體育產業、體育旅遊六個領域的體育管理內容。第十一章 論述了文化與知識背景下的體育管理發展趨勢,分析了文化管理和知識管理的作用。
相較於以往的體育管理學教材,本書著重更新實踐案例,各章 均配以兩個精選案例,注重突出體育管理學研究中的重要理論及經典闡述。這些案例來自體育管理的重要學術成果、官方新聞媒介平臺報道的典型案例、學術項目的前沿報告等,既有國內外知名體育事件的深度剖析,也有新興體育業態的生動展示。所選取的案例具有代表性和權威性,覆蓋領域廣闊,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理論、思考實踐。本書還設置了思考題和資源鏈接,以進一步鞏固學習內容。此外,引入了國內外體育管理學相關知名著作、論文文獻和影視材料,便於對書本知識點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提高理論學習的豐富性和趣味性,間接提升學習效果。本書系列回答了”什麼是體育管理”“體育管理學如何發展”“體育管理包括哪些內容”“怎樣進行體育管理”等問題,並針對體育管理對象從不同層面提供了豐富的案例分析。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