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馬文友,上海體育大學民族傳統體育學博士,東南大學藝術學博士後,湖南師範大學”瀟湘學者”特聘教授,福建省”閩江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及社會體育科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5項;出版《中國武術審美文化》《南安棍術研究》學術專著2部、《體育與健康》教材1部;在《北京體育大學學報》《武漢體育學院學報》《體育學刊》《東南大學學報》(哲社版)等重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得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現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委和鑒定專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博/碩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學術橋職稱評審專家,多家體育類CSSCI期刊審稿專家;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中國武術協會會員,中國武術國家一級裁判員,中國武術六段,中國武術段位制指導員(六段)和考評員(六段),健身氣功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中國西南民族研究學會民族體育專業委員會理事,福建省體育科學學會理事會理事。
目錄
緒論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二、理論依據和研究方法
三、基本觀點和創新點
四、相關問題說明
第一章 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
第一節 現代性
一、現代性與現代化
二、現代性的概念
三、現代性的分類
四、現代性的特徵
第二節 審美現代性
一、審美現代性的發端
二、審美現代性的概念
三、審美現代性的分類
四、審美現代性的特徵
第三節 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的問題域
一、現代性的問題域
二、審美現代性的問題域
第二章 武術審美現代性
第一節 武術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
一、武術現代性
二、武術審美現代性
三、武術現代性與審美現代性的關係
第二節 武術審美現代性的特徵及表現
一、武術審美現代性的特徵
二、武術審美現代性的表現
第三節 武術審美現代性的特徵及表現為其批判提供可能
一、武術藝術化現象日漸凸顯
二、武術審美過度消費化
三、武術發展迷失方向(神秘化)
四、武術本質受到質疑(同質化)
第三章 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的基本工具與目標指向
第一節 反思: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的基本工具
一、反恩依據
二、誰來反思
三、反思什麼
第二節 超越: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的目標指向
一、文化高度定位武術,展示武術獨特魅力
二、發揮綜合媒體作用,正面宣傳武術文化
三、武術傳統文化基因與當下社會語境協調發展
四、武術自律:超越審美現代性的思想源泉
第四章 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與當代發展的關係
第一節 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有利於當代武術的發展
一、當代武術發展的研究現狀述略
二、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有利於自身發展
第二節 當代武術發展為審美現代性批判營造新的空間
一、當代武術發展出現了藝術化的趨勢
二、當代武術發展出現了消費化的趨勢
三、當代武術發展出現了神秘化的趨勢
四、當代武術發展出現了同質化(異化)的趨勢
第三節 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與當代發展的辯證統一
一、武術藝術化不應以犧牲人文價值為代價
二、武術消費理念不應失去應有的價值理性
三、武術現代化發展不應脫離本源和忽視主體
四、後現代主義武術不應一味追”新”逐”後”
第五章 審美現代性批判視域下的當代武術發展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前言/序言
文友從東南大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至今已有約十年了,出站後他先後在泉州和長沙的高校工作。2024年5月中旬,我到長沙開會見到他,從與他簡短的談話中,我發現他已是一位成熟的教授了。
文友的事業心很強,在體育領域,他一直致力於武術的學術研究,發表了大量文章,也出版過富有影響力的學術專著,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說到他即將出版的《中國武術審美現代性批判與當代發展》,他很有興致,也令我倍感新鮮。因此當他囑我為他書稿作序時,我欣然應允。
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這種從防身健體起步的體育項目一直以來備受民眾青睞,但武術在中國現代化轉型過程中也發生了諸多變化。尤其是受現代性風潮的影響,武術原先的功能在公眾視野中逐步隱退,而其觀賞價值逐步上升,也讓武術越來越進入審美視域。許多學者指出,當代武術存在”藝術化、消費化、神秘化、同質化”等一系列問題或病象,從而使學界密切關注武術審美現代性與當代發展這一理論命題。
那麼審美現代性究竟對武術產生了何種影響?這種影響的價值何在?文友把目光聚焦于深受傳統審美觀影響的武術審美是否發生了現代性轉變、它的未來發展之路又將走向何方這些關鍵命題上。
文友認為,武術發展在視覺文化時代已經進入審美現代性階段。受中國社會現代性的影響,武術逐漸分化,傳統武術”藝、體、用”三位一體之功用開始解構。由於審美現代性突出審美的感性化等特徵,這在一定程度上引領了武術的藝術化生產——以符合客觀社會發展之需要。從藝術社會學的角度看,當代武術的藝術化就是其審美現代性的表徵之一。視覺文化的全覆蓋更是促進了消費時代的悄然降臨,並且為社會從生產模式向消費模式的轉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武術借助視覺文化的”魅力展現”培育了大量的消費群體並使其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出現了武術審美現代性的表徵之二。武術應該將自己放到”文化”的高度,而不應將武術審美的人文教化價值遮蔽。他針對武術發展的審美現代性,提出適時葆有一種理性的批判精神,應強調武術的人文價值及其在各種武術樣式中的滲透,以利於自身的健康發展與生態穩定,也應找出制約當前武術發展的不利因素,重構武術的發展模式及實現路徑,擔負起人文教化與文化傳承的重任。
文友承認審美現代性所營造的視覺文化時代對武術的強力影響,肯定了武術的藝術化生產與生存模式,認為這種現象符合社會客觀發展的需求。這與現代社會對人的安全保障措施的逐步完善,與武術以技擊防身的本義的消退,與武術所綻放的視覺審美魅力有關。這種判斷是恰當的。視覺消費已然是當代社會難以避免的現象,無論這種現象合理與否,它都存在。因此,武術向視覺化方向發展也是順應時勢的。通過武術在各種慶典場合中以表演的方式出現即可看出其所提供的視覺審美功能所占的位置。但倘若武術完全滑向視覺體驗,與其”本根”距離越來越遠也值得警惕。武術的邏輯起點在於防身健體,在此基礎上又蘊含著更高層次的哲思、修為和理想。武雖以技擊顯其威力,但技擊旨在防身,而非侵襲,因此古人雲”止戈為武”。從個體防身之旨延伸到保國安民、天下太平的理想,是武之歸旨,也是武術所應追求的人文價值。文友以較為理性的批判思維強調武術的人文精神,希冀藉以重構武術未來的發展模式。文友提出,只有針對武術審美現代性的偏激表現進行理性批判,才能引領當代武術健康發展的思想主張。我認為,這種理念是正確的。
閱讀文友的書稿,能看出他較為理性的思考和較為辯證的思維。我們能從其所論所言中感受到武術這種傳統文化進入現代社會後所呈現的張力。每種文化都是特定時代的產物,武術亦然。對於武術在現代社會的諸多變化,若執其一端,都很難理解其張力所在。
願讀者能從多種維度理解武術、理解本書,也願文友在學術道路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是為序。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