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集中探討中國早期新詩人的域外行旅體驗與新詩生成、建構之間的對應聯繫,以兩者之間的諸多關聯性因素為框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現象「點」作為研究對象,包括行旅經驗在文白詩語體式轉換中所起的作用,詩人「行旅」行為的具體表現,行旅體驗對寫作者心物感應方式變革產生的內驅力,「行旅」抒寫的美學內涵與意義等。通過辨析每個聯繫點的不同特徵,揭示各對應點之間組構、融合的內在邏輯,認為域外行旅從文化行為層面觸發早期新詩人參與中外「文學/文化」交流,便於其在異邦「他者」的文化視閾中反思本土經驗,確立契合時代文化語境的「主體性」美學理念和價值觀念。同時,域外行旅文化在觀物方式、情感向度、意象體系等方面參与了新詩的歷史建構,併為新詩的精神實質與方法生成帶來持續性的影響。作者簡介
盧楨,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曾在香港浸會大學文學院、荷蘭萊頓大學漢學院交流訪學。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新詩。先後在五十余種海內外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八十余篇,出版學術專著一部,承擔省部級科研課題多項。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