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希望問題是康德哲學體系的三大基本問題之一,介於理論與實踐兩大領域的「中間」,是理解康德理論哲學、實踐哲學乃至整個思想體系的一把重要鑰匙。一直以來,學界對於康德希望問題缺乏專題化、學理化的研究,導致該問題長期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本書以康德希望問題為核心,梳理其包含的「顯隱二重結構」,即「顯性結構」——道德前提、幸福對象、幸福的實現,「隱性結構」——道德的實現、至善對象、至善的實現,揭示了「隱性結構」才是康德解答希望問題的真實線索。從「隱性結構」探尋康德解答希望問題的思想印跡,一方面可為研究者深化對康德哲學體系的把握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可為人類確立自由的、屬人的希望提供重要啟示。 本書可供哲學研究者、高校哲學系師生、西方哲學愛好者等閱讀、參考。作者簡介
曹峰(1981-),男,廣東廉江人,哲學博士,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后,廣東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康德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先後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廣東省重大人才專項、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等各類課題近20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一般項目等多項,在《東南學術》《湖北社會科學》《內蒙古社會科學》《中國青年社會科學》《思想教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等期刊及報紙發表學術論文和理論文章8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目錄
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