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部跨越六個世紀的英國哭泣史,揭穿英國人「不苟言笑」的迷思。本書將改變我們對英國人性格的固有認知。 在戰爭與和平、殖民帝國等宏大歷史敘事之下,打撈被遺忘的情感與故事。 宗教改革、法國大革命、殖民擴張生動闡釋歷史事件如何塑造一個民族的性格。內容簡介
本書是考察英國人情感文化的社會史研究著作。英國人的形象一直是不苟言笑,冷靜克制,從不輕易哭泣。但他們並非素來如此。本書全面探討了從中世紀晚期到當代,哭泣作為情感表達和宣洩的常見方式在英國經歷的變遷,以及蘊含了哪些文化和政治意涵,探究了「有淚不輕彈」如何一步步成為英國的國民性格。作者指出,法國大革命、19世紀英國的全球殖民擴張等歷史事件是影響哭泣觀念的里程碑。本書是研究現代情感史的重要文本,也是研究人類哭泣、流淚的社會和生理原因的生動案例。作者簡介
趙涵,男,1987年1月生,武漢市人,英國華威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特聘副研究員,英國社會史學會(So History Society)和北美英國研究會(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British Studies)會員,主要從事近代早期英國史、英國社會史和情感史研究,已在Cultural and So History, World History Studies, 《史學理論研究》、《光明日報》(理論版)、《讀書》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多篇,獨立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大革命危機下的英國社會情緒研究,1789-1815年》。目錄
引言?我是一塊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