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的極限 翁貝托.埃科 9787532797189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譯文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47
商品編號: 9787532797189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50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詮釋的極限
ISBN:9787532797189
出版社:上海譯文
著編譯者:翁貝托.埃科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474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我只不過是用一個好的神話來反對一個壞的神話。
翁貝托•埃科符號學與詮釋學理論代表作
詮釋的界限在哪裡?
它的約束與標準是什麼?
讀者又能夠擁有多大程度的自由?

內容簡介
對於符號學、詮釋學、傳播理論以及媒體研究來說,詮釋的問題始終是一個關鍵課題:它的界限在哪,約束與標準是什麼,讀者又能夠擁有多少自由的程度?《闡釋的極限》收錄的十五篇文章 專門研究了這些問題:有關於詮釋學傳統的梳理,有對但丁、萊奧帕爾迪、喬伊斯作品不受控的闡釋的探究,也有關於亞裡士多德、博爾赫斯、皮蘭德婁的絕妙詮釋,還有作者對他本人的作品《玫瑰的名字》與《傅科擺》的自白。在這部符號學的里程碑著作中,翁貝托 埃科試著將感官不可控制的漂移屬性擱置一邊,即使一個文本的闡釋可以是無窮的,但這不代表所有的闡釋都是”好”的,而如果”好”的闡釋讓人難以抉擇,那麼不妨換種方式,去找出那些不可接受的闡釋。

作者簡介
翁貝托 埃科(Umberto Eco,1932 2016),享譽世界的意大利小說家、符號學家、美學家、哲學家、史學家。他博學多才,游走於充滿奇思妙想的小說世界與嚴肅的文學理論之間,創造了文學界的神話,有”當代達 芬奇”之稱。主要作品有《玫瑰的名字》《傅科擺》《昨日之島》《布拉格公墓》《密涅瓦火柴盒》《符號學理論》《康德與鴨嘴獸》等。

目錄

第一章 兩種詮釋模式
1 1 象徵與寓言
1 2 泛符號學形而上學
1 3 《聖經》詮釋
1 4 阿奎那
1 5 但丁
1 6 新的範式
1 7 神話和文本
第二章 無限衍義和漂移:實效主義vs 實用主義
2 1 世界和文本
2 2 兩級
2 3 赫爾墨斯式漂移
2 4 赫爾墨斯式漂移和無限衍義
2 5 無限衍義和解構主義
2 6 德裡達論皮爾士
2 7 皮爾士本人
2 8 結語
第三章 讀者意圖:最新發展狀況
3 1考古學
3 2 多種批評理論構成的網絡
3 3 為字面義辯
3 4 兩個層次的詮釋
3 5詮釋和使用
3 6詮釋和猜測
3 7誤讀的可能性
3 8 結語
第四章 小世界
4 1 虛構的世界
4 2 空空蕩蕩的世界vs 滿滿當當的世界
4 3 技術性方法vs 隱喻性方法
4 4 為什麼可能世界對於虛構理論是有用的
4 5 小世界
4 6 建立小世界的條件
4 7 合作的意願
第五章 詮釋系列產品
5 1 引言
5 2 重複的時代
5 3 一種適度的或”現代”的美學解決方法
5 4 一種激進的或”後現代”的美學解決方法
5 5 披著結論外衣的問題
第六章 詮釋戲劇
第七章 詮釋動物
7 1 符號和詞語
7 2 亞裡士多德
7 3波伊提烏的吠叫
7 4 阿奎那
7 5 斯多葛派的遺產:奧古斯丁
7 6 阿伯拉爾
7 7 培根
第八章 青年時期的老普林尼的肖像
8 1
8 2 作為年老記者的小普的肖像
8 3 作為年輕信息提供者的年老小普的肖像
第九章 喬伊斯、衍義和符號學
9 1 引言
9 2 喬伊斯作品中的符號學問題
9 3 雙關語和無限衍義
9 4 喬伊斯和百科全書
9 5 早期的耶穌會符號學
9 6 解構主義的誘惑
9 7 關於喬伊斯的最後一點八卦
第十章 烏克巴爾的試推法
第十一章 皮蘭德婁的笑
11 1
11 2 幽默的定義
11 3 皮蘭德婁的詩學
11 4 作為一出關於不可能的定義的荒誕戲劇的文章
第十二章 偽造品與贗品
12 1 初級定義
12 2 物體的可複製性
12 3 偽造和錯誤認同
12 4 錯誤認同的實用主義
12 5 作為仿造符號和仿造物
12 6 確認真實性的標準
12 7 結論
第十三章 語義學、語用學和文本符號學
13 1 對象和維度
13 2 邁向語用學的語義學
13 3 名稱、物和行為:一個古老神話的新版本
第十四章 預設
14 1 緒論:預設的問題
14 2 p-項
14 3 存在性預設
14 4 語境性預設
第十五章 論真實:一種虛構
參考文獻
前 言
本書在我的舊作《開放的作品》英譯本出版之後結集成冊,似乎是出於偶然,但兩者之間不無關涉。在那部作品中,我贊同在閱讀具有審美價值的文本時詮釋者所起到的積極作用。那些文章 寫就之時,我的讀者關注的是詮釋行為”開放”的一面,卻低估了這一事實,即我所支持的開放式閱讀是由作品本身引發的(並且目的是對作品進行詮釋)。換句話說,我所研究的是文本自身的權利與其詮釋者的權利之間的辯證關係。我有這樣一種感覺,那就是,在過去幾十年中,詮釋者的權利被誇大了。在現在的文章 中我強調的是詮釋行為的限度。
我希望這本書中的論文會說明”無限衍義”這一觀念不會誤導出”詮釋沒有標準”這個結論。認為詮釋潛在性地不受限制並不意味著詮釋沒有客觀對象,只為自己而”放任自流”。說一個文本潛在性地沒有盡頭並不意味著每一個詮釋行為都能夠得到令人滿意的結果。
甚至在自空文本中,我們仍然有著衍義對象,它們毫無疑問地言明自身的不可能性。讓我們實事求是一些:沒有比生成沒有意義的文本更意味深長的東西了。
如果有什麼需要被詮釋,那麼詮釋者必須在某個地方、運用相關的方式找到它。

媒體評論
埃科的文章 讀起來就像朋友的來信,試圖與他喜歡的人分享他喜歡的東西讀一讀這本精彩、令人愉快、可能是革命性的書吧!
——《舊金山書評》
豐富的洞察力和指導。
——《國家評論》
如果有人能說清楚符號學,那一定是埃科教授他的主題值得尊重;語言應該用於在沒有文學邊防守衛的情況下更容易地交流。
——《紐約時報》
詮釋的極限標誌著我們世界的極限。翁貝托•埃科的新文集巧妙地觸及了這些問題。
——《泰晤士報文學增刊》
這是一本謹慎而富有挑戰性的文集,探討了文學理論家很少認真考慮的話題。
——《變音符》

在線試讀
據博爾赫斯所說,伊本•路世德——其更為人所知的名字是阿威羅伊——大約在八或九個世紀之前就已經開始思考關於亞裡士多德《詩學》的一個難題。你們大概也知道,阿威羅伊是亞裡士多德專家,主要研究的是《詩學》。實際上,西方文明早已遺失了這部作品,只能通過阿拉伯的哲學家重新發現它。阿威羅伊對戲劇一無所知。由於穆斯林禁止表演,他從未看過一齣戲劇表演。至少博爾赫斯在他的短篇小說《阿威羅伊的探索》中想像這位哲學家對他在亞裡士多德的著作中發現的兩個難以理解的詞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悲劇”和”喜劇”。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因為亞裡士多德的《詩學》就是對這兩個單詞的複雜定義,或者說至少是對其中之一的複雜定義。
博爾赫斯的小說很長,充滿著神思妙想。讓我引用其中的兩個情節 。在第一個情節 中,阿威羅伊被從樓下傳來的嘈雜聲驚擾。一群男孩在天井裡玩耍。其中有一個說:”我是穆安津。”接著他爬到另一個人的肩膀上。後者就裝成清真寺的尖塔。其他人則扮演信徒。阿威羅伊只是看了一眼這個場景,就回來繼續讀他的書,費盡心思去理解”喜劇”究竟是什麼玩意兒。
在第二個情節 中,阿威羅伊和《古蘭經》專家法拉赫正與一個名叫阿爾布卡西姆的商人交談。這個商人剛剛從遙遠的國度歸來。阿爾布卡西姆講述了一個他在新卡蘭(即廣州)所見到的奇特故事:一座木頭房子裡有一個大客廳,裡面到處都是樓座和椅子,擠在其中的人群全朝一個平臺看去;在這個平臺上有一二十個人,戴著繪製而成的面具,有的騎在馬上,但是沒有馬,有的在揮劍,但是手裡沒有劍,有的快要死去,但是並非真正的死亡。他們不是在發瘋,阿爾布卡西姆解釋,他們是在”呈現”或是”表演”一個故事。阿威羅伊不明白,阿爾布卡西姆試圖解釋。”想像一下,”他說道,”他們是在展示一個故事而不是講述這個故事。”法拉赫問:”他們說話嗎?”“是的,他們說話。”阿爾布卡西姆回答。接著法拉赫說:”這樣的話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人。只要有一個人就可以講述一切了,即使這個故事很複雜。”
阿威羅伊表示同意。在故事的結尾,阿威羅伊決定把”悲劇”和”喜劇”這兩個詞解釋成是屬_xFFFF_讚頌的話語形式。
阿威羅伊有兩次觸及戲劇的經驗,卻沒有明白過來就匆匆掠過了。這太糟糕了,因為他具有一個能夠定義戲劇的很好的理論框架。相反,西方文明在中世紀就擁有真正的戲劇演出經驗,卻沒有一個行得通的理論網套上去但戲劇表演早已開始——在阿威羅伊窺見那個小男孩說我是穆安津時。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