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十章 內容,66個小節,從各個角度闡述了人們在碰到困境時,以鏡子為工具,所獲得的慰藉,並從前沿神經科學角度解析鏡子冥想帶來的力量,為讀者提供了清晰的練習和建議,是對正念、冥想和整個心理學領域的獨特補充。
如果你渴望擁有一種省錢、有效且便捷的自我療愈方式?
那麼,答案很簡單,你只需要一面鏡子!
作者簡介
塔拉 韋爾(Tara Well):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副教授、博士,主攻人格心理學、健康心理學和領導力心理學。塔拉 韋爾結合神經科學開創的基於鏡子的冥想,被《紐約時報》稱為”一種創新”。
塔拉 韋爾作為自我意識、身體形象、自我同情、情緒復原力和冥想方面的專家,曾出現在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晚間新聞中,其鏡子冥想研究被《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華盛頓郵報》《福布斯》《時尚芭莎》等刊物引用。塔拉 韋爾曾在TEDx 做過名為”鏡子冥想能教會你什麼”的演講。其博客”今日心理學”擁有超過200 萬的讀者。
馬夢捷:心理諮詢師,作家,著有《孩子來了:如何度過最艱難的育兒時刻》 等圖書 ; 暢銷書譯者,譯有《效率腦科學》等圖書。
目錄
第一章
直面自己,引導自我意識 1
1 神奇而又平凡的鏡子 3
2 你嘗試過擺脫鏡子嗎 6
3 從生命初始,人們便開始注視臉龐 8
4 照鏡子有助於協調感受與姿態 11
5 自我意識的兩面性 15
6 以正念的方式面對自己 19
7 準備好嘗試鏡子冥想了嗎 22
8 與抗拒為友 25
第二章
過度重視外貌,會讓人分心 29
9 人類的”自虐三部曲” 31
10 如何避免自我物化 34
11 嚴重自我物化背後的神經科學 37
12 轉變自我審視的態度 41
13 換位思考,善待自己 44
14 鏡子能幫助人們應對衰老與被社會忽視 46
15 接納自己的外表 48
第三章
覺察內心的自我對話 53
16 為什麼自我對話如此強大 55
17 自我對話的益處 57
18 擁抱內心的小孩:發掘內在養育者 60
19 在鏡子中與自己和解 63
20 擁抱內心的小孩:馴服內在批評者 66
21 表達內心聲音的方法 71
22 如何拍攝提高自我覺察的視頻日記 75
第四章
擺脫自拍與點贊 79
23 當社交媒體成為時代的標誌 81
24 人為何會”自拍上癮” 84
25 運用正念技巧控制衝動 88
26 嘗試掌控自己的形象 91
27 嘗試情緒管理 95
第五章
通過自我鏡映緩解焦慮 99
28 直面焦慮 101
29 是什麼吸引了你的注意力 105
30 焦慮會影響你的視野 108
31 通過照鏡子進行自我安撫 110
32 如何讓自己不再僵住 113
33 在解離中逃走,從解離中回歸 117
34 放下對抗,治癒心靈 120
第六章
創造探索情緒的安全空間 123
35 情緒是如何鏡映的 125
36 瞭解情緒表達的規則 128
37 挖掘內心真實的感受 132
38 情緒勞動與真情實感 138
39 直面內心的憤怒 141
40 直面內心的悲傷 144
第七章
自戀帶來的啟示 147
41 納西索斯寓言 149
42 共情:感受你之所感 154
43 同情:知曉你之所感 158
44 同情可能比共情更好 161
45 理解並同情自戀者 164
46 用鏡子找回缺失的部分 167
第八章
對孤獨、獨處與依戀的感悟 171
47 如何看待孤獨 173
48 孤獨者的面部表達 175
49 獨處的能力 178
50 自我關係中的依戀模式 181
51 焦慮型自我依戀 185
52 回避型自我依戀 188
第九章
允許別人看到真實的我們 191
53 別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 193
54 鏡映塑造了我們的身份認同 195
55 重溫自我物化 198
56 無意識的”煤氣燈效應” 202
57 表裡如一才能建立信任 205
58 敢於展示真實的自己 209
59 接納別人的目光和看法 213
第十章
清晰而友善地看待他人 217
60 避免隨意給他人貼標簽 219
61 透過愛的眼眸看待他人 223
62 如何將同情心付諸行動 228
63 不要在別人身上找毛病 232
64 不要將敵意歸因於他人 235
65 直面蔑視,走出陰影 238
66 不因他人的外貌出眾而盲目崇拜 242
尾記
一場自我覺察之旅 247
前 言
探索你的鏡中智慧
你今天照鏡子了嗎?
你是否會儘量避免照鏡子?
或者希望自己可以停止照鏡子?
鏡子可以喚起你內心強烈的感受,但它也可以用你想像不到的方式發揮巨大的作用。閱讀本書你會發現,鏡子是你應對生活挑戰的基礎工具之一,因為它可以讓你直面自己。被鏡映是我們作為人類所擁有的非常重要和震撼的體驗之一。
作為成年人,照鏡子已經成為我們的第二天性。在出門之前,我們用鏡子來檢查和整理儀容儀錶。但是,如果你換一種方式來看待鏡子中的自己,會怎麼樣呢?你還記得小時候,看到鏡子裡的自己是什麼感覺嗎?
當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只要父母允許,我就會盯著桌子上閃閃發光的鍍鉻烤麵包機側面的影像看上很久,不停地做鬼臉,模仿周圍的大人。看著自己時,我會有一種舒適和愉悅感。但和大多數人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別人對我的期望發生了變化,我開始對著鏡子仔細觀察自己的外表,拿自己跟電視上的演員和時尚雜誌上的模特做比較。
我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似乎永遠無法達標。
有一天,我瞥到鏡子中的自己,我被自己臉上的悲傷和痛苦表情震驚了。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些感受,我一直以為自己”很好”。在這一刻,我意識到為了努力創造一個別人眼中的完美形象,我與自己內心的感受失去了聯結。從那以後,我開始花時間照鏡子,但不是為了關注自己的外表,而僅僅是為了確認自己的感受。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變成了一種超越外表,以同情之心深入觀察自己的方式。這成了一種冥想。
鏡子對我很有幫助。作為一名從事研究工作的學者,我想探究其中的原因。於是,我開始進行照鏡子實驗,讓參與者對著自己鏡中影像冥想。起初,參與者顯得又笨拙又難為情,他們的表情很緊張,看向自己的眼神嚴厲而挑剔。我引導他們超越外表,深入觀察。在這個過程中,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通常在一節 課結束後,他們的表情都會變得更柔和,眼中閃爍著喜悅的光芒,同時他們還會說出一些驚人的領悟。一面簡單的鏡子竟能催化出這麼多不同的領悟,真是令人著迷。我與參與者合作,驚奇地觀察著對鏡冥想是如何改變他們的。這些人闡述了一些驚人的發現,其中有三大變化最為突出。
首先,他們開始意識到對自己有多嚴苛。鏡子讓他們意識到他們對自我的批評,不管是在外貌方面,還是在他們習慣性地認為不可接受的其他方面。鏡子揭示出這種自我批評對他們產生的影響有多大,因為他們可以直接從自己的臉上觀察到這種變化!
於是他們擁有了更多選擇與實踐的機會,那就是以更包容和友善的態度對待自己。
其次,鏡子極其精準地反映出他們的面部表情,因此他們能更清楚地瞭解自己每時每刻的感受,這起初讓很多人都感到有點吃驚。一些人也開始意識到那些他們通常會回避的情緒,比如恐懼、憤怒或厭惡。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接納和應對更多情緒的能力也在增強。
最後一個變化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很高興地發現:許多人注意到鏡子冥想對他們的人際關係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為他們更加清楚自己是如何看待他人和被他人看待的。通過練習,他們能夠全身心地關注自己,也能夠更好地與他人待在一起,他們的人際關係也隨之加深了。
鏡子是我們擁有的寶貴工具之一。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只需花點時間凝視自己的眼睛,就能讓我們平靜下來,喚醒我們的善意。
本書是教你以清晰、誠實和友善的眼光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指南。
閱讀本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旅程:你將從學習如何在鏡中建立自我同情開始,進而從鏡映中獲得平靜,然後再把你學到的這些運用到與他人的聯結之中。我希望你能在這場旅途中有所收穫,並帶著覺察去生活。現在,讓我們通過鏡子冥想開始更深入的自我覺察之旅吧。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