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沈燕紅(1966— ),女,浙江舟山人,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華東師範大學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海洋文化與文學、清代民國詞與詞學、高職教育。近年來,主持完成浙江省哲社規劃課題1項、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課題2項、教育廳國內訪問學者課題1項、省教科規劃課題2項、省高職教育研究會課題2項、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課題1項、寧波市哲社規劃課題1項、市教育局課題1項、市教科規劃澡題2項等,參与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全國教科規劃課題、中國高教學會重點項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等,執筆省部級、廳市級課題多項;屢獲浙江省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浙江省教科研優秀成果獎、寧波市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寧波市教科研優秀成果獎、校科研綜合先進獎、浙江省高校科研先進個人等;主編並出版《樂讀國學》等教材、讀本、手冊多本;在《浙江社會科學》等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和教育論文50餘篇,多篇論文在全國和省、市級獲獎;最近發表《文藝報》理論版的論文:《<人間詞話>:中國詞學批評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標誌》,被中國社會科學網、中華書局、中國孔子例、中國作家網、浙江作家網等多家重要媒體全文轉載。
目錄 第一章
說唱生涯與百變人生:浙東四明南詞表演藝術家口述史
第一節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祥源口述史
一、人物簡介
二、採訪手記
三、陳祥源口述史
第二節 說唱表演藝術家口述史
一、陳雪芸:南詞一曲一生緣,彈唱雙絕傳後人
二、勵成龍:一開嗓聲如洪鐘,說唱彈演皆精通
第三節 樂曲伴奏藝術家口述史
一、陳祖蕾:竹笛吹徹春江暖,鳳簫翱翔沖雲天
二、丁德偉:天然舞台深熏染,二胡三弦信手彈
第二章
傳承接力與藝術心靈:浙東四明南詞眾傳承弟子口述史
第一節 師門傳承弟子口述史
一、朱樂美:一方水土養育人,十年舞台功夫深
二、葛紅艷:不忘初心來時路,終成師門傳承人
第二節 南塘說唱組合口述史
一、黃敏:入室最早學南詞,兼任曲協秘書長
二、陳霞:美聲唱法奠基礎,沉浸南詞具神韻
第三節 琵琶彈唱搭檔口述史
一、張慧:隨性自適喜南詞,唱腔細膩氣質雅
二、袁晶晶:自小藝術滋養深,機緣到來花自開
第三章
地域生態與歷史淵源:浙東四明南詞的文化追溯
第一節 四明南詞的曲種內涵
第二節 四明南詞的地域生態
一、作為地域概念的「浙東」
二、南詞的地域標識「四明」
三、地域文化生態與南詞作品
第三節 四明南詞的歷史淵源
一、源遠流長的說唱音樂傳統
二、宋元陶真與明季彈詞
三、清代南詞及四明南詞
第四章
唱腔曲調與器樂伴奏:浙東四明南詞的音樂藝術
第一節 曲調繁複的唱腔體系
一、三類唱腔的基本特徵
二、南詞主調「平湖調」
三、開篇範例《西湖+景》
第二節 支聲復調的伴奏特色
一、過門伴奏的程式與變化
二、大、小起板的支聲復調特色
三、江南絲竹純器樂的支聲魅力
第五章
敘事表達與詩意書寫:浙東四明南詞的辭章審美
第一節 傳統書目的敘事表達
一、全知視角的「表」「表唱」
二、人物角色的「白」「咕白」
三、「念白」「韻白」敘事
第二節 傳統書目的詩意書寫
一、景觀的詩意描摹
二、情感的細膩刻畫
三、容貌打扮的精緻勾勒
第六章
江南印記與海洋風情:浙東四明南詞的社會記憶
第一節 江南社會的文化記憶
一、氤氳江南「才子佳人」故事
二、明清江南社會的科舉功名
三、江南名勝與節令習俗
第二節 海洋風情的獨特呈現
一、鮮活獨特的寧波方言
二、海洋民俗的生動展示
第七章
表演形式與演出記事:浙東四明南詞的舞台實現
第一節 表演形式
一、演出隊伍和形式
二、表演道具與服飾
三、「說、噱、彈、唱、演」之技藝
第二節 演出記事
第八章
發展現狀與賦能保護:浙東四明南詞的傳承創新
第一節 傳承譜系
一、主要傳承譜系
二、名家小傳與概覽
第二節 現狀與保護
一、四明南詞發展現狀
二、瀕臨消亡的原因
三、賦能保護的措施
參考文獻
附錄
四明南詞團隊演出照片精選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