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燦東,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全國名中醫、岐黃學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衛生計生系統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國家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等榮譽稱號,曾獲”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現任福建中醫藥大學校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學校中醫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教育指導委員會副會長、中醫健康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中國中醫臨床案例成果庫專家委員會主任、全國中醫技術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三屆全國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世界衛生組織ICD-11項目專家組成員,國家規劃教材《中醫診斷學》主編,第六、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教授,廣州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暨南大學、溫州醫科大學等客座教授。
董昌武,教授,醫學博士,博導。現任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為安徽省重點學科中醫診斷學學科dai頭人,國家一流課程《中醫診斷學》課程負責人,安徽省教學名師,安徽省名中醫。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診斷分會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健康管理分會副會長,安徽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安徽省中醫藥科技創新與開發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安徽省中醫藥學會民間醫藥分會主任委員。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安徽省重大科研專項等多項課題研究,獲得國家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研究方向:心腦血管疾病中醫證候基礎研究及四診客觀化信息化研究。
前言/序言
脈診又稱切脈,是中醫診斷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醫學最具特色的診斷方法,備受醫家重視。自《內經》《難經》以降2000多年的歷史時期,湧現了眾多傑出代表性醫家。如張仲景首開平脈辨證之先河,王叔和集晉以前脈學之大成著《脈經》,為我國醫學發展史上首部脈學專著,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然自王叔和《脈經》刊行以來,後世又出現了不同的脈學流派,特別是南北朝高陽生偽託王叔和名之《脈訣》,以通俗歌訣形式,大行其道,以致出現”《脈訣》出而《脈經》隱”的現象。由於《脈訣》系偽撰之作,文詞鄙俚,有些內容失實,其原因乃”俗工取其便利,不究原委,家傳戶誦,熟在口頭,寧敢於悖內經,不敢於悖於口訣”(明 李中梓《診家正眼 董序》)。醫界有識之士痛批其非,長達數百年之久,難肅其咎。
李時珍《瀕湖脈學》在此背景下應運而出,誠如其自序言:”宋有俗子,杜撰《脈訣》,鄙陋紕繆,醫學習誦,以為權輿,逮臻頒白,脈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誤,先考月池翁著《四診發明》八卷,皆精詣奧室,淺學未能窺造。珍因撮粹擷華,僭撰此書,以便習讀,為脈指南。”可見時珍心存惠後學之初旨,採擷歷代名家脈學之菁華,結合家學淵源及自己臨證經驗,編撰成冊,成為脈學理論之正統,終肅高氏《脈訣》之誤,厥功甚偉。
李時珍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卒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為我國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和科學家,著有《本草綱目》,飲譽海內外。
《瀕湖脈學》全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論述浮、沉、遲、數、滑、澀等27種脈象,並以七言歌訣的形式對每種脈象的形態、鑒別及主病進行闡釋,便於讀者背誦。後半部分為其父李言聞據宋代崔嘉彥的《紫虛脈訣》刪補而成的《四言舉要》,以四言歌訣的形式全面論述了脈象、脈理、脈法、五臟平脈、辨脈提綱、諸脈主病、雜病脈象、婦人脈、小兒脈、真髒脈等。全書採用歌訣形式寫成,語言精煉,簡明易懂,便於記誦。受到歷代醫家的青睞,並為中醫初學者的啟蒙教材。
本書以明 萬曆三十年癸卯(1603年)張鼎思重刻嘉靖本為底本,以清四庫全書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鉛印本為對校本,他校則以本書所引著作之通行本為校本。在保留底本原貌基礎上,將27種脈象主體內容仍置於書首作為第一部分,另冠”七言脈訣”為名;將”四言舉要”置於後作為第二部分。原底本中所附《脈訣刊誤》《奇經八脈考》按照本次編篡要求未予收錄。原書無
目錄,不便讀者查閱,今據正文增補;四言舉要原不分段,今據原文文義重新分段,並于每段前各增標題。本書主要在原著基礎上,將內容分為原文、點評、臨證心得三項。原文部分按底本照錄,採用簡體橫排,以現代標點符號句讀,並對原文中出現的冷僻費解或具有特定含義的字詞、術語等內容添加注釋;點評部分,根據原文的主旨精論、蘊含深義、疑惑謬誤之處,予以點撥評議,或考證比勘,溯源尋流;臨證心得部分主要針對原文中相關內容結合臨床實際或臨床典型案例,對其進行解析,幫助讀者深入體會,以期達到注重臨床、講求實用的目的。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文龍等著《瀕湖脈學白話解》(第5版)、陳家旭編著的《瀕湖脈學白話解讀本》以及任建編著的《瀕湖脈學白話解》(第2版)、楊金萍校釋《瀕湖脈學》、馬居裡編著的《瀕湖脈學通解》等。在此一併致謝。適用于中醫專業院校師生、中醫臨床工作者和廣大中醫愛好者學習參考,期望對大家有所裨益。
由於編者水平所限,書中難免有不當之處,誠請各位同道和讀者指正。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