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熟與陌生-現象學視域下的自我與他人 鄭辟瑞 978710024421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623
商品編號: 9787100244213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親熟與陌生-現象學視域下的自我與他人
ISBN:9787100244213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著編譯者:鄭辟瑞
叢書名:中大哲學文庫
頁數:29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702402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對於胡塞爾及其現象學傳統來說,「親熟」和「陌生」這對概念既是方法概念,也是主題概念。從方法上看,現象學的方法就是使親熟之物陌生化。通過陌生化的手段彰顯那些我們日用而不自知的親熟之物,這是現象學家擅長的研究策略。從主題上看,一方面,「陌生」標識了「非我」以及與之相關的概念群,「陌生」概念指示出胡塞爾的交互主體性現象學;另一方面,現象學家通常將自身意識理解為主體與自身的親熟。基於此,本書分為四篇:方法篇、親熟篇、陌生篇和結語篇,分別處理現象學的方法、自身意識及其相關問題、陌生意識及其相關問題、胡塞爾研究的經典與未來。

作者簡介

鄭辟瑞,哲學博士,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理事、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現象學、德國哲學、匹茲堡學派。出版專著《胡塞爾的意義理論》;出版譯著《自身關係》《邏輯學與認識論導論:1906-1907年講座》《自我中心性與神秘主義》等;在中外文期刊上發表論文及譯文數十篇。

目錄

縮略語表
前言
方法篇
第一章 內在與超越:胡塞爾《邏輯研究》中的還原思想
一、斷裂論或延續論
二、現象學的還原與內在-超越概念
三、指號、含義與外感知
四、內感知與時間間距
第二章 意向與充實:以胡塞爾的意向性倫理學為例
一、《邏輯研究》中的客體化行為與非客體化行為
二、類比的方法
三、追求與滿足
四、意向性的表象模式及其困難
第三章 直觀與語言分析:重溫圖根德哈特對胡塞爾的批判
一、圖根德哈特批判「視覺隱喻」
二、對「我φ」的語言分析
三、意向性與命題性
四、現象學家的反駁
第四章 語言與現象學的還原:現象學家如何自我言說
一、語言的現象學
二、現象學的語言
三、芬克論「現象必的語言
四、語言與現象學的困境
五、還原與流入
親熟篇
第五章 亨利希與圖根德哈特的自身意識之爭
一、反思理論的困境
二、亨利希的自身意識理論
三、圖根德哈特的自身意識理論
四、爭論仍在進行
附 迪特·亨利希與海德堡學派
第六章 自身意識的反思理論的困境及其出路
一、時間意識自身的時間構造
二、滯留的雙重意向性
三、現在的構造與同時性
四、事件發生與原過程
五、hama與Zugleich
第七章 自我的形而上學與剩餘
一、「純粹自我」概念
二、薩特-古爾維奇模式
三、超越論的自我與純粹自我
四、絕對的主體性與純粹自我
第八章 康德與胡塞爾思想中的「自我」概念
一、「我」的兩種用法
二、康德的「自身意識」
三、胡塞爾的「純粹自我」
四、自我的同一性
五、哲學家與人
附 「我」的語義分析
第九章 語境中的自身意識
一、經驗的自身意識與超越論的自身意識
二、免於誤認的錯誤
三、休梅克的「標準論的觀點」
四、自身盲的問題
五、溫和的笛卡爾主義
附二篇
第十章 自證分與自身表象理論
一、四分與意向性
二、關於自證分的兩個問題
三、自身表象理論
四、曲折的表象說明
第十一章 熊十力「心」學的兩個向度
一、能十力的本體論
二、熊十力的「四緣說」
三、對習氣的結構研究與發生研究
四、對本心的結構研究與發生研究
五、走向實踐哲學
陌生篇
第十二章 身體的軀體化如何可能?
一、兩種還原
二、身體構造與軀體構造
三、身體軀體化的「顯現」道路及其困難
四、身體軀體化的「運動」道路、「定向」道路及其困難
五、結一與可能的出路
第十三章 是什麼喚起了陌生意識?
一、身體軀體化疑難
二、雙重感覺作為動機引發基礎的有效性
三、動感中的結對
四、替代與自然化的慾望
第十四章 同感:直接的抑或間接的?
一、間接性論題
二、扎哈維反對間接同感理論
三、兩種態度中的同感
四、兩個循環
五、兩種還原
六、回應施洛斯貝格爾的問題
第十五章 他人是意向性的可能性條件嗎?
一、聚合論與分離論
二、布蘭頓的知識混合論
三、布蘭頓需要「最小限度的他人」
四、列維納斯的「他人」是「最小限度的他人」
五、列維納斯與布蘭頓的互補
第十六章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至動物的境地嗎?
一、《存在與時間》中的「動物」
二、《形而上學的基本概念》中的「動物」
三、德里達批判海德格爾
四、海德格爾是人類中心主義者嗎?
結語篇
第十七章 蘭德格雷貝與芬克:胡塞爾的兩種面相
一、新世紀的焦慮
二、芬克與蘭德格雷貝對意向性的不同解讀
三、芬克對自我和世界概念的解釋
四、蘭德格雷貝對自我和世界概念的解釋
五、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