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心身關係問題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問題,說它古老,是因為它可以追溯到哲學產生以前人們在思考身體和靈魂的關係時,這個問題就算出現了;說它年輕,是因為到今天為止,我們對它的研究仍然算不上成熟。人類對這個問題的探討,不僅在哲學領域產生了實體二元論、屬性二元論,以及還原論、非還原論等理論模型,還在科學領域產生了心理學、神經科學、認知科學、人工智能等學科和研究方向。 本書的研究對象是心身關係和心理因果,以心理因果的排他性困境為載體和線索,將心理因果問題的實質歸結為我們應該接受何種心身關係模型的問題。圍繞心身關係模型的問題,本書以20世紀後半期的哲學研究為基礎,詳細研究了以隨附性概念為核心的非還原物理主義,將它的核心概念、理論立場和理論困境進行了梳理。本書提出了三個論證,否定了隨附性概念中的充分性內涵,為物理屬性非充分決定心理屬性的結論提供了直接依據。同時,本書還提出了理解心身關係的兩個視角,即全局視角和局部視角,調和了物理主義和非還原性之間的關係,提出了一種具有啟發性的心身關係模型。作者簡介
冉奎,1987年生,哲學博士,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堅持因果性與心理因果的研究。在《世界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十余篇,數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4項;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負責人1項;獲得學校各類基金項目立項3項。目錄
第一章 隨附物理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