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中國立法實踐的最重要目標是通過制度轉型與法治建設推動國家現代化整體目標的實現,民法典立法實踐作為當代中國制度現代化的重要表徵形式以及實現國家現代化的主要手段之一與中國獨特的現代性問題以及現代化模式有著內在聯繫,這意味著即使在法典頒行之後,立法論層面的研究也可以突破對策性研究的局限,其研究意義不限於民商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經由典型範例總結出與制度現代化、國家現代化相關聯的立法實踐規律,為其他領域的立法實踐特別是法典化實踐提供經驗借鑒或理論模型。本書以現代性作為理論工具分析民法典立法實踐,將民法典文本、歷史背景與國家現代化問題有機聯繫起來,從而實現不同學科理論資源的融合與創新,賦予了原先的分析素材以全新生命力。本書廓清了對中外民法典立法歷史實踐進行比較研究的根本意義,即要在對不同國家的現代化模式進行類型化研究的前提下,分析民法典立法實踐在其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又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中國的現代化進程與之相比有什麼共性或特殊性,中國的民法典立法實踐又如何應對在現代化進程中與之類似或有區別的問題。作者簡介
汪瀟,上海政法學院法律學院講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法社會學、立法學、黨內法規學,在《暨南學報》《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理論探索》《民間法》《上海法學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10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項目1項、廳級項目1項、校級青年科研基金項目1項,參与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項目多項。目錄
總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