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研究武陵山區現存民間習慣法與國家法在現實中的矛盾衝突及調適融通對策。通過歷史梳理、社會調查、田野觀察、規範分析,發現民間習慣法作為一種「活法」,現在仍然廣泛存在於武陵山區民間,其中在婚姻家庭、繼承、喪葬、物權、民事交往、社會治安與民間糾紛解決等領域明顯。為構建民間習慣法與國家法二者互動融通的新型多元一體關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法治國家和法治社會:(1)除了繼續完善法律系統內的立法融通外,應在系統之外堅持公民的實質參与,讓村規民約成為「向上送活法」、「向下送國法」的規範載體,發揮「維風導俗」的社會功能;(2)通過政府行政行為主導,搭建行政協調的平台和通道,利用溝通與商談程序,通過行政行為解決國家法與地方性知識之間衝突;(3)開啟司法調判的最終場域,規範習慣法進入司法適用的程序與客觀標準,使「合乎理性」的民間習慣法成為司法調判的法源,完善國家法建構的法律秩序。作者簡介
楊程,1987年1月生,女,漢族,2019級武漢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憲法與行政法學。2011年參加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少數民族習慣法與國家法新型關係研究」,2017年結題排名第二。在《2016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發表《聶樹斌案檢視》,在《2018年中國十大憲法事例評析》發表《高考「思想政治品德」考核的正當性檢視——從重慶高考「政審」風波談起》等學術論文。目錄
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