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簡介
周獻祥,1963年10月出生,199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土木系,碩士學位。正 工程師,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土木工程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工程安全與防護分會 屆理事會理事、中國建築學會抗震防災研究會高層建築抗震專業委員會委員。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出版個人專著8部,約400萬字。,肖蘭,女, 工程師,土木工程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註冊諮詢工程師(投資)。1980年10月出生,2001年獲清華大學建築學學士學位,博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工程規劃、諮詢和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獲國家、省部級建築方案、工程設計和科技進步獎多項。
編輯推薦
實用性強
優化維修能力與成本:詳細解釋了如何設計維修能力,幫助讀者在實際工作中,能夠運用書中的方法和策略,最大限度地減少維修時間並降低維修成本,直接解決了維修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意義。
大量實踐案例支撐:提供了大量示例和新的可維護性設計實踐,這些案例均來自實際工程,經過實踐驗證,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讀者可以通過學習這些案例,快速掌握可維護性設計的要點和技巧,並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創新性突出
突破傳統思維:介紹了典型工程書籍中未涵蓋的大量設計實踐,使讀者在維修性設計要求時能夠跳出傳統思維的約束,為讀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於激發讀者的創新意識,在維修性設計中創造出更具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效益顯著
提升系統性能:書中的可維護性設計實踐已被證明可以在整個系統生命週期內實現更好的系統準備、更短的停機時間和顯著的成本節 約,從而降低總體成本,這對於企業或組織來說,意味著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目錄
引言:你將學到什麼
第1章 :維修性範式設計
第2章 :維修性歷史
第3章 :維修性項目規劃和管理
第4章 :維修方案
第5章 :維修性要求和設計標準
第6章 :維修性分析與建模
第7章 :維修性預計和任務分析
第8章 :機器學習設計
第9章 :基於狀態的維修和設計
第10章 :維修性設計中的安全和人為因素
第11章 :軟件維修性設計
第12章 :維修性測試和驗證
第13章 :試驗設計和測試性
第14章 :可靠性分析
第15章 :可用性設計
第16章 :保障性設計
第17章 :專題
附錄A:系統維修性設計驗證檢查清單
第1章 維修性範式設計
1 1 為什麼要進行維修性設計
1 1 1 什麼是系統?
1 1 2 什麼是維修性?
1 1 3 什麼是測試性?
1 2 設計考慮的維修性因素
1 2 1 零件標準化
1 2 2 結構模塊化
1 2 3 套件包裝
1 2 4 零件互換性
1 2 5 人員可達性
1 2 6 故障檢測
1 2 7 故障隔離
1 2 8 零件標識
1 3 對當前技術狀態的思考
1 4 維修性設計範例
1 4 1 維修性與可靠性成反比
1 4 2 維修性與測試性、預測和健康監測(PHM)成正比
1 4 3 爭取歧義組(模糊組)不超過3個
1 4 4 從計劃維修轉到基於狀態的維修(CBM)
1 4 5 人是維修的主體
1 4 6 模塊化加速維修
1 4 7 基於維修性的維修停機時間預測
1 4 8 瞭解維修性要求
1 4 9 基於數據的維修性
1 5 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維修性歷史
2 1 導言
2 2 早期歷史
2 3 維修性與維修工程的區別
2 4 早期的維修性參考
2 4 1
第一個維修性標準
2 4 2 MIL-STD-470簡介
2 5 原始維修性計劃路線圖
2 5 1 任務1:維修性計劃
2 5 2 任務2:維修性分析
2 5 3 任務3:維修性輸入
2 5 4 任務4:維修性設計標準
2 5 5 任務5:維修性權衡研究
2 5 6 任務6:維修性預計
2 5 7 任務7:供應商控制
第3章 維修性項目規劃和管理
第4章 維修方案
第5章 維修性要求和設計標準
第6章 維修性分析與建模
第7章 維修性預計和任務分析
第8章 機器學習設計
第9章 基於狀態的維修,減少人員配置
第10章 維修性設計中的安全和人為因素考慮
第11章 軟件維修性設計
第12章 維修性測試和論證
第13章 試驗設計和測試性
第14章 可靠性分析
第15章 可用性設計
第16章 保障性設計
第17章 專題
附錄A 系統維修性設計驗證檢查清單
前言/序言
本書的創意來源於我們在上一本書《安全性設計》(Design Safety)中的合作成果,該書由約翰 威利父子于2018年出版。在長達五年的編寫安全設計手冊的過程中,我們意識到維修性設計也是工程設計的一個重要方面。編輯在可靠性、維修性、系統工程、後勤和系統安全工程領域有累積了80年的專業實踐和管理經驗,為本書的編寫奠定了基礎。而進一步充實本書材料的實質是作者80年的豐富經驗。雖然維修性設計的重點顯然是維修,但我們努力捕捉維修性與系統工程的廣泛關係,並強調維修性與眾多工程學科的聯繫。儘管維修性和安全性設計對工程設計成果有相同的影響,但在諸多方面,人們對二者的認識截然不同。對於維修性設計(DfMn),人們的目標是規劃盡可能少的維修。對於安全設計(DfSa),人們則認為,永遠無法擁有足夠的安全措施和能力。當開發出更多的系統安全設計實踐、流程和設計功能時,系統或產品就越安全,因為這將為系統或產品的客戶或用戶帶來重大利益。相比之下,在設計方面,對於維修性,原則應該是”越少越好”。更多的維修性設計實踐、過程和設計功能減少了維修,使系統或產品變得更好。維修性設計教導工程從業者,要進行維修性設計實踐,以實現最少的維修工作,實現系統或產品運行的成本和時間目標,並在其整個生命週期內提供保障。用戶最終的定位是不進行維修。如果系統或產品沒有出現故障,則無須進行大多數維修。維修性方面的挑戰是如何在最小化或避免維修的情況下設計系統或產品。從客戶的角度來看,系統設計的流程自動化程度越高,需要的維修工作越少,系統或產品就越好。
本書適用於多個學科領域的執業工程師和各類工程管理人員。它是為那些知道如何對系統或產品進行維修,但不知道如何改進維修流程,從而使系統或產品在未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人編寫的。
本書討論了許多實際情況,其中包括維修性工程化過程、實踐、產品維修性設計特徵以及減少或消除系統/產品對維修的需要。雖然存在對維修的依賴減少的可能,但在當今複雜的系統和產品中,對維修的需求是普遍的。隨著工程從業者對維修性設計的理解,他們應同時進行設計改進(功能與維修性同時設計),通過評估設計的安全風險來提高設計可靠性並降低潛在危害。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