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科學技術思想史研究.金元卷 呂變庭 9787030757104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2,086
商品編號: 9787030757104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中國傳統科學技術思想史研究.金元卷
ISBN:9787030757104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呂變庭
頁數:599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7219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對金元時期科技思想發展的歷史過程進行全面考察,重點探討了以理學家、科技實踐家、人文學者為代表的典型人物的科技思想,比較清晰地勾勒出金元科技思想史的發展脈絡,並對金元科技思想的歷史演變及特徵進行了新的學術審視和反思,以期為當代科技發展提供歷史經驗和教訓。此外,本書不僅有作者對金元科技思想成果的經驗總結,而且還有作者對金元科技思想本身所存在「缺陷」的批評和反思。 本書可供宋遼金元史、科技史等專業的師生閱讀和參考。

目錄

第一章 金元科技思想史概述
第一節 金元科技思想史研究的簡單回顧
一、殖民地半殖民地時期的金元科技思想史研究概況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金元科技思想史研究概況
第二節 金元科技思想產生和發展的經濟文化背景
一、對漢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
二、學校教育的空前發達
三、科技人才流動比較頻繁
第三節 金元科技思想的基本內容和主要特點
一、金元科技思想的基本內容
二、金元科技思想的主要特點
本章小結
第二章 道、儒、釋及人文學者的科技思想
第一節 全真教與王重陽「功行兩全」的道家科技思想
一、全真教的教義及其教徒的科技實踐活動
二、王重陽「功行兩全」的道家科技思想及其歷史價值
第二節 許衡的理學科技思想
一、發揮《大學》和《中庸》的科學研究方法
二、「氣服於理」的理學科技思想
第三節 劉因的經學科技思想
一、《櫝蓍記》與演卦法的數理基礎
二、返求六經的科技思想及其特點
第四節 吳澄的象數學思想
一、「太一」宇宙觀與「原理」思想
二、《易纂言》及《易纂言外翼》中的象數思想及其價值
第五節 朱思本的地圖學思想
一、玄教與朱思本的科學實踐
二、《輿地圖》的科學價值及其世界觀和科學方法
第六節 元好問面向實際的科技思想
一、從「儘力民事」的農政思想到「巧用於水」的資源意識
二、元好問的諸篇「行記」及其「求實」精神
第七節 馬端臨的科技文獻思想
一、科技文獻與《文獻通考》的體系創新
二、馬端臨科技文獻思想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第八節 謝應芳的無神論思想
一、「辟邪植正」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實踐
二、謝應芳反對宗教神學的鬥爭經驗和學術影響
本章小結
第三章 醫學研究者的科技思想
第一節 河間學派與劉完素的「火熱論」醫學思想
一、運氣說及「六氣皆從火化」的思想內涵和理論來源
二、劉完素醫學思想的學術特色及歷史地位
第二節 易水學派與李杲的「脾胃論」醫學思想
一、易水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論核心
二、李杲《脾胃論》的學術特色及歷史地位
第三節 攻邪學派與張從正的「汗、下、吐三法」醫學思想
一、攻邪學派形成的歷史背景及其學術特色
二、張從正「三邪」理論的基本內容、方法和影響
三、張從正「攻邪」思想的時代局限
第四節 丹溪學派與朱震亨的「相火論」醫學思想
一、氣火問題與朱震亨的生理、病理思想
二、朱震亨的臨床辨證思想及其對《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和其他醫家思想的批判
三、朱震亨「滋陰學說」的歷史地位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其他諸多科技實踐家的科技思想
第一節 薛景石的「工師」製造與設計思想
一、面向製造的綜合創新設計思想
二、《梓人遺制》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地位
第二節 王禎的農學思想
一、元代農業生產的發展及其主要成就
二、從系統論看《王禎農書》的思想特色和歷史地位
第三節 李冶的數學思想
一、易象數學的發展及其天元術
二、《敬齋古今黈》的經學科學思想
第四節 郭守敬的實驗科學思想
一、追求「簡易」和「至理」的科學精神
二、郭守敬的主要科技成就及其科學思維
第五節 朱世傑的數學思想
一、從《算學啟蒙》和《四元玉鑒》看朱世傑的數學思想
二、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高峰及其成因
第六節 趙友欽的「革象」科學思想
一、以「革卦大象」為基點的天文曆法思想
二、溫故求新和在疑難中立言的科學創造精神
三、趙友欽的思想局限
本章小結
第五章 金元科技思想的歷史地位及發展
第一節 金元科學思想的研究價值和歷史地位
一、新的歷史契機:金元時期多民族科技人才的交流
二、阿拉伯中世紀科學對元朝科技發展的歷史貢獻及其影響
三、影響:發生在有形與無形之間
第二節 金元科學技術發展的新特點
一、促進了寧夏、青海、雲南等各少數民族地區科學技術的發展
二、宗教和科學技術之間以融合為主的歷史關係
第三節 反思:金元科學思想的理論缺陷及其啟示
一、金元科學思想的理論缺陷
二、金元科技思想的主要啟示
本章小結
主要參考資料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