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史與科學技術傳播 劉兵 鮑鷗 9787030789785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科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1,450
商品編號: 9787030789785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科學技術史與科學技術傳播
ISBN:9787030789785
出版社:科學
著編譯者:劉兵 鮑鷗
叢書名:清華STS文叢
頁數:464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721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的師生們在科學技術史和科學技術傳播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科學編史學、科學史與科學方法,中國近現代科技史研究,中外交流科技史研究,科學技術傳播理論研究和科學技術傳播案例研究等。 本書可供相關研究領域的教師和學者,以及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科學技術史和科學技術傳播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劉兵,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協—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傳播與普及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常務理事。研究領域為科學史、科學哲學、STS、科學教育等。出版有《克麗奧眼中的科學》等16種專著,《劉兵自選集》等10種個人文集,《超導史話》等6種科普著作,《正直者的困境》等8種譯著,主編多套叢書,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

目錄

總序
前言
科學編史學、科學史與科學方法
「李約瑟問題」與中國科技史
科學史中「內史」與「外史」劃分的消解——從科學知識社會學的立場看
科學史研究中的地方性知識與文化相對主義
布魯諾再認識——耶茲的有關研究及其啟示
照相石印技術與連環圖畫的興起
科學研究中的創造性思維與方法——以袁隆平「三系法」雜交水稻為例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熱點及其演化——基於文獻計量學方法的量化分析
中國科學家學術思想的傳承與創新:概念、特徵與方法
中國近現代科技史研究
丁燮林關於「新擺」和「重力秤」的研究——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早期研究工作的個案分析
民國初期科學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體制化開端——北京大學理科研究所的創建
北京大學早期的物理教授張大椿
現代建築聲學在中國的奠基——以清華大禮堂聽音問題校正為中心的考察
國立清華大學工學院的創建
沈同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營養學研究
中外交流科技史研究
蘇聯對「切爾諾貝利事故」應急處理的啟示
When Overseas Education Meets a Changing Local Context: The Role of Tokyo Higher Technical School in the Industrial Modernisation of China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Compatible Humanists: Yuen Ren Chao Meets George Sarton
Process and Impact of Niels Bohr』s Visit to Japan and China in 1937: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科學技術傳播理論研究
國家創新系統視野中的科學傳播與普及
公民科學素質的本土化探索
生活科學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關於提高我國全民科學素質的戰略思考
關於科普文化產業幾個問題的思考
科學素質與經濟增長關係評述
科學體制化的文化訴求與文化衝突——論科學的功利性與自主性
科學技術傳播案例研究
日本的PUS及其相關概念研究
關於文化產業成為主導產業的投入產出分析
生物技術與公眾理解科學——以英國為例的分析
蒙古族公眾理解中的「赫依」——一項有關蒙醫的公眾理解科學定性研究
科學傳播應用者的局限性及內省性——對內蒙古某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的案例研究
關於中藥「毒」性爭論的科學傳播及其問題
中美科幻電影數量比較及對我國科幻電影發展的幾點思考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