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法律問題探究-理論與實踐 吳何奇 9787552045918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41
商品編號: 9787552045918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反恐法律問題探究-理論與實踐
ISBN:9787552045918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著編譯者:吳何奇
頁數:xxx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631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本書深入剖析了反恐怖主義法律的核心議題,從本體、實踐、理論到建構四個維度,全面探討了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實踐應用、理論基礎和理性建構。書中不僅分析了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價值和地位,還總結了中國在反恐領域的智慧與方案。對於法律專業人士、政策制定者以及對國際安全感興趣的讀者來說是一本質量上乘的參考書籍。

內容簡介
本書緊緊圍繞反恐怖主義法律中的熱點、難點議題,逐一分析了反恐法律問題中的”本體”問題、”實踐”問題、”理論”問題以及”建構”問題,環環相扣於”反恐怖主義”和”國家安全”兩大焦點,以現實探析各國際組織卓有成效的法律機制,總結反恐領域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本體篇”重點揭示了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與價值,針對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詮釋,確定其作為輔助並促進反恐國際合作的機制地位;”實踐篇”重點介紹國際上較為典型的反恐法律機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看待反恐法律機制具體落地方案,從已有經驗歸納總結實踐問題;”理論篇”兼具國際、國內兩個視角,重點討論武力反恐視角下的自衛權、國內刑法中相關條文的解讀以及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治理在反恐中的賦能與限制;”建構篇”探討塑造反恐法律機制理性建構的應然思路,提煉並總結國際反恐的中國方案。

作者簡介
吳何奇,法學博士,國家公派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聯合培養博士,中國浦東幹部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後研究人員,上海政法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在《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相關成果被《新華文摘》(網絡版)全文轉載、入選《學術精要數據庫》”高影響力論文”,並獲得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2021—2022年度優秀論著”三等獎”、第十三屆中國法學家論壇徵文獎”優秀獎”、第十屆京津滬渝法治論壇”二等獎”、第五屆文瀾論壇”一等獎”等。主持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73批面上資助項目、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專項課題、上海市”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軟科學研究項目。現任上海政法學院辯論隊執行教練,獲得上海市法治杯冠軍、”尚法杯”上海市高校大學生法治辯論賽最佳領隊教練獎、第十九屆華語網絡辯論賽超級聯賽冠軍,第九屆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網辯賽區冠軍、最佳辯手等獎項。

目錄

本體篇
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與價值闡釋
國際恐怖主義犯罪的界定
實踐篇
聯合國反恐國際合作法律機制探析
歐盟反恐法律機制的發展與轉型
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法律機制
反恐去極端化的域外經驗
理論篇
武力反恐視角下自衛權理論考
論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的”情節 嚴重”
恐怖主義犯罪數據治理的價值平衡與現實路徑
建構篇
反恐國際合作法律機制的建構邏輯
法治反恐理論與中國實踐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前 言
序言
當前,恐怖主義仍舊是國際和平與安全不可忽視的重大威脅。”伊斯蘭國”、”基地”組織及其所屬恐怖團體的威脅態勢有增無減,恐怖活動與地區爭端相互交織,呈現出更為複雜的態勢。2024年,從歐亞大陸至非洲大陸,恐怖襲擊事件頻發,大量無辜民眾傷亡,令人痛心疾首。與此同時,巴以衝突的新一輪升級及其不斷顯現的外溢效應,已導致多國仇恨犯罪急劇增加,恐怖襲擊的風險顯著上升,這一系列動向無疑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深切關切與憂慮。
恐怖主義是人類社會的公敵,打擊與防範恐怖主義是國際社會不可推卸的共同責任。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反恐工作,並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國家安全機關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堅決依法開展反恐鬥爭,全力保障國家安全,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重要決策,將反恐納入國家安全戰略,彰顯了國家對於反恐怖主義工作的高度重視。2016年1月1日,我國shou部系統規範反恐怖主義工作的綜合性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正式頒佈實施,為依法打擊恐怖主義活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依據。2024年1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中國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與實踐》白皮書,全面聚焦中國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的建立健全過程、主要內容及鮮明特點,深入介紹了中國在實踐中摸索出的符合本國國情的反恐怖主義法治道路,為國際社會的反恐怖鬥爭貢獻了寶貴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歷經40餘年的不懈努力與持續完善,中國已逐步構建起以憲法為根本、以反恐怖主義法為主體、以刑事法律為骨幹、以國家安全法為保障、其他相關法律為補充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這一體系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與國際條約、公約和國際慣例相銜接,為依法打擊暴恐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並取得了顯著的實踐成效。
本書彙集了吳何奇博士近年來對我國反恐鬥爭的法治實踐進行的一系列思考,其緊緊圍繞反恐怖主義法律中的熱點、難點議題,逐一分析了反恐法律問題中的”本體”問題、”實踐”問題、”理論”問題以及”建構”問題。本書共分為四部分,環環相扣於”反恐怖主義”和”國家安全”兩大焦點,以現實探析各國際組織卓有成效的法律機制,總結反恐領域中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其中,”本體篇”重點揭示了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與價值,針對國際反恐法律機制的內涵詮釋,明確其作為國際機制所具備的”權威性”“制約性”和”關聯性”三個明顯特點,明晰其作為法律機制所具備的”整體性”“動態性”“有序性”與”層次性”四個基本特徵,確定其作為輔助並促進反恐國際合作的機制地位;”實踐篇”重點介紹國際上較為典型的反恐法律機制,如聯合國反恐法律機制、歐盟反恐法律機制、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法律機制以及反恐去極端化機制。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看待反恐法律機制具體落地方案,從已有經驗歸納總結實踐問題;”理論篇”兼具國際、國內兩個視角,重點討論武力反恐視角下的自衛權、國內刑法中相關條文的解讀以及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治理在反恐中的賦能與限制;”建構篇”探討塑造反恐法律機制理性建構的應然思路,提煉並總結國際反恐的中國方案。在已有法律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建構更為成熟的國際反恐法律機制,旨在實現對國際社會分歧的協調,從而保證法律機制的統一性,強調反恐重點由事後懲罰向事前預防轉型並堅持內在謙抑性,依託反恐國際合作法律機制實現對恐怖主義犯罪的標本兼治。
吳何奇博士是我在上海財經大學培養的博士生,當時,由於財大法學院並未設置刑法學的二級學科博士點,他便隨我一同劃入國際法學科,攻讀國際法博士學位。我本人主要從事刑事政策學、犯罪學的研究,吳何奇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方向是刑法學研究,因此,我鼓勵他在攻讀學位的過程中,既不要荒廢刑法學科相關的學習與寫作,也要關注國際法學科的重點,提前謀劃,確定具體的研究方向。世界各國在打擊恐怖主義犯罪時,需要將國內刑法與國際法相銜接,以確保國內刑法與國際反恐公約的一致或同步,這就要求在反恐的理論研究上,既要對國內刑法有深入瞭解,又要對國際法有充分認識,有鑑於此,我建議吳何奇圍繞反恐設計其博士論文的選題,他欣然應允。攻讀學位期間,他筆耕不輟,並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遠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接受聯合培養,最終,他在順利完成博士論文的同時,發表了多篇產生一定影響力的學術成果,或被《新華文摘》(網絡版)全文轉載,或入選《學術精要數據庫》”高影響力論文”。
畢業後,他入職上海政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並於犯罪學(反恐)教研室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刑事司法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是我校的老牌學院,前身是1989年成立的勞改法系,近年來,學院在學科和專業建設上取得了巨大進步,這也為吳何奇博士延續其在刑事法學中的理論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本書的出版對於他而言,不僅是對其前期研究的總結,更是勉勵其開啟新研究征程的起點。因此,他囑我為之作序,我欣然接受,作為他的導師,我期望吳何奇在刑法學、犯罪學的教學科研上辛勤耕耘,不斷深化和拓展研究領域,取得更多成果。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