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創新-我國人民調解制度研究 劉坤輪 978757641604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541
商品編號: 978757641604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08*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傳承與創新-我國人民調解制度研究
ISBN:9787576416046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
著編譯者:劉坤輪
頁數:25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6196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我國人民調解為研究對象,以歷史的視角審視了人民調解的起源、產生、形成、停滯、重建、發展、衰落、復興和繁茉的具體歷程,分析了其螺旋式發展的內在邏輯。書中系統梳理了人民調解制度的主體性理念和工具性理念,並總結了人民調解制度傳統性價值和當代性價值,進一步釐清了人民調解能夠復興的原因。

作者簡介

劉坤輪,法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育研究與評估中心,中國政法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主任,副教授,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研究方向為法律社會學、比較法學、法學教育、西方法律思想史。出版專著《中國法律職業倫理教育考察》《法學教育與法律職業銜接問題研究》《埃利希:無主權的制序》,譯著《邁向新法律常識:法律、全球化與解放》《最差的情形》《談判致勝》《倫理與法律實證主義》等7部。另參譯《史密斯和基南英國法》《美國法學最高引證率經典論文選》《法律與道德領域的客觀性》等多部。在《中國法學》發表「行政後撤與調解前伸」等論文多篇,部分論文被《人大書刊報紙複印資料》轉載。連續獲得第三屆和第四屆「中國法學教育研究成果獎」一等獎等各項科研獎勵9項。

目錄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二、現有研究綜述
(一)基於量的考量
(二)基於內容的考量
三、研究意義與研究方法
第1章 人民調解制度的發展進程
一、人民調解的起源
二、新中國成立前的人民調解
(一)人民調解的產生
(二)人民調解制度的初步形成
(三)陝甘寧邊區的人民調解
三、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人民調解
(一)人民調解制度的確立與發展(1949-1954年)
(二)人民調解制度的波折(1954-1976年)
四、改革開放后的繁榮
(一)重建
(二)新的發展
五、20世紀末的衰落
(一)衰落表徵
(二)衰落成因
六、21世紀的復興及新發展
(一)復興歷程
(二)發展新樣態:長寧經驗
七、總結:成就、經驗與警示
第2章 人民調解:理念、價值與制度
一、人民調解制度的理念
(一)主體性理念
(二)工具性理念
(三)小結
二、人民調解制度的價值
(一)傳統性價值
(二)現代性價值
(三)小結
三、人民調解制度的現狀
(一)調解網路的分佈
(二)調解人員的概況
(三)調解民間糾紛的概況
(四)調解經費的概況
第3章 行政後撤與調解前伸
一、民間糾紛類型的宏觀描述
(一)宏觀的案件類型
(二)宏觀的案件類型描述
二、案件類型學分析框架
(一)規範的類型學分析
(二)社會學意義上的案件類型學
三、演進的原因
(一)物質生活條件變遷
(二)政治政策變遷
四、個案支撐——河南樣本
(一)覆蓋日常生活的解紛網路
(二)從雞毛蒜皮到群體性事件
(三)從日常瑣事到專業糾紛
(四)從私人領域走向公共空間
五、結語
第4章 修辭、隱科層與軟暴力:人民調解策略分析——以北京市第三調解室為中心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分析框架和對象設定
(一)三維分析框架
(二)個案分析對象
三、個案與切入
四、修辭:移情、說理與論法
(一)移情策略的展開
(二)互為表裡的說理與論法
五、隱科層:專業化或准職業化、合法性、公正與權威
(一)專業化或准職業化:隱射與顯在的合法性
(二)公正與權威:互為支撐的解紛策略
六、軟暴力:符號、劇場與認同
七、結論:解紛策略與解紛主題
第5章 異化或升級:「楓橋經驗」與人民調解關係的冷思考
一、問題的提出
二、「楓橋經驗」的現實樣態
三、「楓橋經驗」:產生、發展與本質
(一)由社教到綜治的「楓橋經驗」
(二)「楓橋經驗」的本質:變與不變
四、人民調解的本質和界限
(一)人民調解的本質
(二)人民調解的界限
五、「楓橋經驗」如何切入人民調解
(一)「楓橋經驗」與「人民調解」應然交匯
(二)「楓橋經驗」與「人民調解」實然交匯
六、升級或異化:一點冷思考
第6章 人民調解與和諧社會
一、和諧社會的特徵及要求
(一)社會和諧
(二)政治和諧
(三)立體和諧
二、糾紛解決與和諧社會
(一)糾紛與社會發展
(二)和諧社會構建的關係
(三)人民調解在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人民調解促進社會和諧建設
(一)及時自治
(二)方便快捷
(三)民主廉潔
(四)傳統穩定
四、社會和諧中的人民調解
(一)與法治建設的兼容
(二)對訴訟的補充功能
(三)促進法律發展
(四)小結
五、人民調解制度現存問題
(一)行政化或准行政化
(二)司法化或准司法化
(三)職業化
(四)經費保障不均衡
(五)複雜化壓過規範化
六、良性發展策略
(一)警惕行政化,維持自治屬性
(二)防止司法化,維持民間性
(三)杜絕職業化,建設專業化
(四)政府配合,保障經費
(五)主次有別,簡繁結合
七、總結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