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辯護的理念 (第3版) 陳瑞華 978730135698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北京大學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30135698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0*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刑事辯護的理念 (第3版)
ISBN:9787301356982
出版社:北京大學
著編譯者:陳瑞華
頁數:226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619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刑事辯護理論問題的深度探討,本版結合《刑事訴訟法》的最新修訂以及相關立法司法文件,對無罪辯護、罪輕辯護、量刑辯護、程序性辯護、證據辯護等辯護類型進行了深入分析,並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刑事訴訟和辯護理論。本書適合全國廣大的律師讀者閱讀,也適合刑訴法領域老師和學生閱讀。

作者簡介

陳瑞華,法學博士,北京大學法學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法學會常務理事。2004年,獲得中國法學會第四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 主要研究興趣為刑事訴訟法學、證據法學、司法制度和程序法基礎理論。曾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20餘部。主要代表作有:《刑事審判原理論》《刑事訴訟的前沿問題》《程序性制裁理論》《程序正義理論》《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刑事證據法的理論問題》《司法體制改革導論》《刑事辯護的理念》《刑事辯護的藝術》《論法學研究方法》《刑事證據法》《看得見的正義》等。

目錄

第一章 刑事辯護的理論挑戰
一、刑事辯護的舊理論與新問題
二、刑事辯護的雙重意義
三、程序性辯護和量刑辯護的興起
四、辯護權的訴權性質
五、辯護權的權利主體
六、向誰辯護,誰來傾聽
七、辯護制度發展的理念支撐
第二章 刑事辯護制度的回顧與展望
一、刑事辯護制度發展的簡要回顧
二、律師定位:從「國家法律工作者」走向「法律代理人」
三、律師參与空間:從「法庭辯護」走向「全流程辯護」
四、辯護主體:從「有權辯護」走向「有權獲得律師幫助」
五、辯護效果:從「獲得律師幫助」走向「獲得有效辯護」
六、辯護權保障:「司法救濟」與「職業風險防控」的強化
七、結論
第三章 獨立辯護人理論
一、獨立辯護人理論的提出
二、德國的「獨立司法機關理論」
三、中國的「獨立辯護人理論」
四、對獨立辯護人理論的反思
五、律師獨立辯護的限度
六、以委託人授權和信任為基礎的獨立辯護
第四章 有效辯護的中國化問題
一、案例的引入
二、美國的有效辯護制度
三、什麼是有效辯護
四、無效辯護的要素和後果
五、有效辯護的實現
第五章 辯護律師的忠誠義務
一、辯護律師職業倫理的難題
二、忠誠義務的多重含義
三、忠誠義務的基本依據
四、忠誠義務的邊界
五、忠誠義務的實現
第六章 協同性辯護理論
一、引言
二、協同性辯護理論的提出
三、協同性辯護理論的正當性
四、對若干質疑的澄清
五、協同性辯護理論的實現
六、結論
第七章 辯護律師職業倫理的模式轉型
一、問題的提出
二、辯護律師職業倫理的「雙中心模式」
三、「單一中心模式」的提出
四、辯護律師職業倫理模式的轉型
第八章 刑事辯護的基本形態
一、問題的提出
二、刑事辯護的「五形態分類法」
三、審判前的辯護形態
四、「五形態分類法」的局限性
五、辯護形態分類理論的完善
第九章 被告人的自主性辯護權——以「被告人會見權」問題為切入的分析
一、被告人自主性辯護權問題的提出
二、「會見權」的重新定位
三、被告人自主性辯護權的提出
四、確立被告人自主性辯護權的正當性
五、被告人自主性辯護權的實現
六、作為辯護權行使者的被告人
第十章 被告人的閱卷權
一、從律師閱卷權到被告人閱卷權
二、被告人行使閱卷權的正當性
三、被告人行使閱卷權的消極後果
四、被告人的雙重訴訟角色與閱卷權
五、解決被告人閱卷權問題的基本思路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