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首先考察了中國古代律學的內涵,將之與法學這一概念進行辨析,釐清律學的範圍、特徵以及與古代吏學、訟學等的關係,並著重考察了律學觀念在魏晉時期與宋代的突破與發展。其次,分階段對律學在秦漢、隋唐以及明清時期的誕生和發展進行梳理,系統考證律學發展脈絡。再次,對中國古代律學的代表學術著作進行了重點評析,詳細考證律學著作的性質、內容和影響等。最後,作者將傳統律學放置在中華法系傳統繼承與發展的視野中,對律學教育和律學學術進行比較法視角的考察,並將之與中華法系法律教育與法律學術的發展聯繫起來,發掘傳統律學對中華法系復興的意義和價值。作者簡介
何勤華,1955年3月生,華東政法大學校長,教授,法學博士。兼任中華司法研究會副會長、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會長。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1月考入華東政法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於1984年12月畢業,留本校法制史教研室任教。1992年10月起,作為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獲「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2009年獲「國家級教學名師」的稱號。 著有《西方法學史綱》《20世紀日本法學》《中國法學史》《法律文化史譚》等多部作品,在法學類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180餘篇。目錄
序 弘揚中華法系之律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