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銀行和金融機構從業者,學者,產業變革研究者,銀行產業鏈上下游機構從業者,金融監管監督部門的政策制定者
1 本書提供了一個「探索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鮮活樣本。
該書所提出的「大眾金融」理念,破除傳統金融「二八定律」的窠臼,從資本邏輯轉向「人本邏輯」,努力讓金融服務成為一種人人皆可享有的基本權利、一種社會大眾特別是弱勢群體追求美好生活的工具。
2 本書描繪了銀行業發展「第二曲線」的「路線圖」。
當下銀行業面臨嚴峻轉型挑戰,都在急切探索「第二曲線」。近年來,建設銀行推進新金融行動,成為全球普惠金融供給量的金融機構,開放共享推動金融科技自立自強,探路住房租賃遏制金融「灰犀牛」。作為一家國有大行,建行何以能在時代變革大潮中實現「大象跳舞」?該書作者從親歷者的視角給出翔實的回答,為全行業提供借鑒。
3 本書講述了一個「數字化轉型」的先鋒故事。
數字化轉型是銀行業乃至金融業的共同命題。該書闡釋的是一家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的數字化轉型之路,讓「大象」輕盈起舞,實屬不易。其轉型中既有「老銀行」、大銀行的傳統約束,也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快速迭代的眾多挑戰。這將是眾多銀行所熱切關注的。
內容簡介
金融如何演進並變革我們今天的社會?
本書全景式展現商業銀行轉型發展的創新路徑,提供全行業數字化轉型借鑒。
數字金融革命給金融業帶來強大衝擊,最顯著的一點是數字技術使得大多數人能平等獲得金融資源,改變了傳統商業銀行的「二八」盈利模式,讓金融能為大多數人服務。面對這一改變,商業銀行將迎來更大的挑戰。
本書編者基於40年來從事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工作經驗,結合建設銀行近年來轉型發展的鮮活實踐,提出了一個承載著萬家憂歡的新金融模式——大眾金融,即數字化革命讓金融能為大多數人服務,而服務大多數人才能讓金融回歸本源,成為社會的進步力量。同時,從普惠金融、鄉村振興、住房租賃、共享賦能、綠色金融、國際金融、平台經營等方面,系統展示了如何通過新金融行動構建商業銀行發展的第二曲線,最後展望了未來商業銀行的發展趨勢,對於業界和學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近年來,建設銀行推進新金融行動,成為全球普惠金融供給量的金融機構,開放共享推動金融科技自立自強,探路住房租賃遏制金融「灰犀牛」。作為一家國有大行,建設銀行何以能在時代變革大潮中實現「大象跳舞」?本書作者從親歷者的視角給出翔實的回答,為全行業轉型發展提供了一份頗具參考價值的樣本。一切痛點,皆是機遇。
作者簡介
作者:田國立
著作方式:主編
作者簡介:
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執行董事,中國銀行業協會會長,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會長,「十四五」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新的邏輯
新金融時代到來
為大眾服務的金融
科技,普惠,共享,綠色
第二章 第二曲線
走出舒適區
科技帶來新機遇
新金融行動的實施方案
金融科技是腳手架
第三章 真實的「普惠」
普惠的共同目標
數字普惠金融模式
惠懂小企業
普惠金融指數
第四章 「村鏈」工程
中國的鄉土呼喚金融
農業產業鏈數字金融生態
「裕農+」多元化服務
第五章 房子是用來住的
「要住房,找建行」
房地產金融化
解鈴還須繫鈴人
空置房,大市場
「要存房,到建行」
平台+金融產品+服務
一小步和一大步
第六章 共享創造價值
新金融服務的本質是共享
科技賦能同業
勞動者港灣
創業者港灣
政務服務大廳
沒有圍牆的「大學」
第七章 金融通,全球通
「全球撮合家」
區塊鏈賦能中歐班列
跨境數字支付
第八章 金融向善
綠色轉型
構建綠色金融制度框架
影響力在增長
第九章 新金融的煙火氣
是金融,更是生活
「利他」,讓生活更美好
「雙子星」模式
結語 從心出發
致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