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4*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若干問題研究
ISBN:9787548752196
出版社:中南大學
著編譯者:袁紅萍
頁數:198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書號:154289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內容簡介
本文取材作者博士論文。主要圍繞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啟動主體、適用範圍、程序規則、資金管理以及該制度與其他相似機制的衝突、協調、銜接問題,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未來可能的走向——即立法正規化做理論研究鋪墊。具體包括以下內容: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性質定位,證據規則等訴訟程序問題,賠償金額計算標準及賠償額度確定,資金管理,以及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公益訴訟,乃至環境侵權私益訴訟的銜接與協調等。
作者簡介
袁紅萍,女,1986年生,系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從事環境法學研究。曾參与《環境損害擔責原則制度化研究》等多項課題,參与《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及說明》的相關整理與論證工作,多次參与地方性法規清理與立法建議、論證工作。主持湖南省教育廳課題等科研項目多項,發表多篇環境法學方面的學術論文。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概述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之內涵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
(二)賠償權利人和賠償義務人
(三)受案範圍
(四)責任範圍和責任形式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特徵與意義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特徵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意義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性質之爭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定性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的定性
四、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實踐概況
(一)全國層面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踐狀況
(二)地方層面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踐狀況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踐運行凸顯的問題
第二章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關聯程序的銜接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行政執法的銜接與協調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行政執法的優勢對比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行政執法的界限劃分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行政執法的銜接協調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銜接與協調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之對比分析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之訴權衝突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的銜接協調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銜接與協調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關係剖析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衝突與模糊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的銜接與協調
四、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刑事訴訟的銜接與協調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刑事訴訟銜接的若干案例剖析
(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刑事訴訟銜接存在的問題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與環境刑事訴訟銜接的路徑探析
第三章 陸海統籌背景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海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的銜接
一、問題的提出
(一)陸海統籌戰略需要陸海互融的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思路與機制
(二)涉海、陸綜合性生態環境損害糾紛暴露海陸分治之弊端
(三)陸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運行良好卻不適用於海洋領域
二、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定位
(一)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陸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具有同質性
(二)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特殊規定不影響其定性
(三)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定性后的定位調整
三、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關聯程序的銜接
(一)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海洋民事公益訴訟的銜接
(二)涉海陸案件海洋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和陸地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的銜接
第四章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程序適用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的規則梳理與完善
一、《解釋》出台後的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之規則梳理
(一)《解釋》明確了懲罰性賠償的構成要件
(二)《解釋》規定了懲罰性賠償金額計算標準和限度
(三)《解釋》回應了其他規則爭議
二、《解釋》出台後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制度仍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證明責任分配體系混亂與梳理
(二)不同主體懲罰性賠償請求的衝突與協調
三、《民法典》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的完善建議
(一)明確懲罰性賠償的證明標準
(二)規範管理賠償金
(三)完善其他程序機制
(四)結語
第五章 環境法典化背景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立法進路
一、環境法典編纂之背景與簡況
(一)《生態環境法典專家建議稿及說明》簡介
(二)國外環境法典編纂體例參考
(三)環境法法典編纂的相關問題
二、生態環境責任的體系構成與人典路徑評說
(一)生態環境責任構成與體系構建
(二)國外生態環境責任入典路徑評析
(三)我國生態環境責任制度入典路徑爭議與建議
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嵌入環境法典的方式探析
(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立法模式爭議與評說
(二)國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立法模式簡析
(三)我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嵌入環境法典的進路及其原因分析
四、《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法》基本定位
(一)《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法》之公法視角
(二)《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法》的公私融合救濟體系之定位
(三)《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法》包含預防功能
(四)《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法》與相鄰、相關機制的協調銜接
五、《生態環境損害救濟法》的內容框架建議
(一)總則主要內容
(二)分則主要內容之磋商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
(三)分則主要內容之環境民事公益訴訟
(四)分則主要內容之信息分享、證據和事實互認及多元主體參与機制
(五)分則主要內容之保障、監督、執行及救濟機制等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