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拋棄我的孩子? NHK採訪組 9787547321652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317
商品編號: 9787547321652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6*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為何拋棄我的孩子?
ISBN:9787547321652
出版社:東方出版中心
著編譯者:NHK採訪組
頁數:225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2040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一般讀者
*日本權威調查媒體NHK十年跟蹤,多方走訪,深度分析現實矛盾與倫理爭議
*直擊「不讓生育的社會」和「生而不養的社會」,揭示棄嬰背後的人間真相
*性別研究學者主譯,精準聚焦女性困境

內容簡介
2007 年,日本一家民營醫院設置了「嬰兒信箱」,在那裡,父母可以合法地匿名拋棄孩子,醫院則幫助孩子尋找收養家庭。十年間,這一設施接收了130個孩子,因拯救慘遭遺棄的生命而備受關注。
然而,自運行之初,爭論便從未停止:作為一種臨時庇護,嬰兒信箱能否保障孩子的未來?它是否鼓勵了日本社會的棄嬰行為?它是真正尊重了女性的選擇,抑或只是掩蓋了未被正視的社會困境?圍繞上述問題, NHK 採訪組用十年時間追蹤這一機構的運營,走近拋棄孩子的母親、被母親拋棄的孩子,以及收養棄嬰的家庭。在作者看來,比起一味指責拋棄孩子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支援落於社會保護網之外的女性,讓所謂的「女性自由」真正得到落實,讓每個來到世上的小生命都得到珍惜、尊重與祝福。

作者簡介
作者
NHK 採訪組。NHK 即日本廣播放送協會,成立於1926 年,是日本第一家根據《放送法》成立的大眾傳播機構。NHK 採訪組敢於挖掘事實真相、直面社會困境,已推出《女性貧困》《無緣社會》《老后破產》《三十不立》等多部反映日本現實問題的作品。
譯者
徐微潔。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浙皖贛分會日語偏誤與日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浙江省翻譯協會常務理事。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學、性別語言學、漢日語言文化對比,譯有《性別語言學》《語言與性別》《語言與女權主義》等。
陳康妮。浙江師範大學日語筆譯專業碩士,現為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日語教師,曾多次在韓素音國際翻譯大賽、「人民中國杯」國際翻譯大賽等賽事中獲獎。

目錄
序 章 日本唯一的嬰兒信箱
第一章 生命被如此拋棄,又被如此拯救
第二章 走投無路的女性,隨心所欲的男性
第三章 生大於養?養大於生?
第四章 誰來幫助孤立無援的母親
終 章 如何守護孩子的生命

精彩書摘
一個名為「嬰兒信箱」的設施
慈惠醫院是一家以婦產科為主的綜合醫療機構,長年為當地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該醫院的理事長蓮田太二先生於2006年11月,即啟用嬰兒信箱的半年前,向社會公布了關於設立嬰兒信箱的計劃,這在日本國內尚屬首次。眾多媒體紛紛報道了這一全新嘗試,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而蓮田先生此舉的關鍵推動力,是一項在德國業已實行的機制。2000年,德國教會組織和民間福利組織開始攜手設立「Babyklappe」,該詞可譯為「嬰兒保護艙」。打開嬰兒保護艙的門,會發現裏面放著一張小床,被託管的孩子將得到保護。
與日本一樣,德國設立嬰兒保護艙也是由於屢屢發生的棄嬰事件。作為一項「緊急避難措施」,嬰兒保護艙可匿名接收那些父母無力撫養的嬰兒,其規模逐步擴大至德國全境。如今,德國已有近一百處嬰兒保護艙。
計劃在日本建立類似設施的蓮田先生遠赴德國,對嬰兒保護艙進行了考察。考察團成員除醫院的相關人員外,還包括在孕婦諮詢窗口等從事母嬰救助支援工作的日本非營利組織職員。其後,該團隊還製作了一則短片,以向日本廣泛宣傳德國拯救兒童生命的相關機制。
由於嬰兒的放置口如同信箱的投遞口,短片被命名為「嬰兒信箱—德國與日本的機制」,「嬰兒信箱」一詞由此成為固定說法,其後,也被媒體廣泛使用。
雖然當時蓮田先生本人也使用了「嬰兒信箱」這一表述,但之後他便意識到孩子並非物品。因此,用「嬰兒信箱」來形容放置嬰兒的地方並不妥當。對此,他在正式啟用嬰兒信箱前,單獨宣布了「鸛鳥搖籃」這一名稱。
在安徒生的童話中,鸛鳥能將嬰兒送到沒有孩子的女性身邊。「鸛鳥搖籃」的靈感也正源於此,它包含了人們對母嬰幸福的美好祝願。
雖然自設立之初,就有人對「嬰兒信箱」一詞提出批判,但時至今日這一說法仍被媒體等廣泛使用。對此,為嬰兒信箱出具定期評估報告1的「鸛鳥搖籃專家委員會」也在不斷呼籲各方審慎使用「嬰兒信箱」一詞。
本書雖然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但仍採用了大眾耳熟能詳的說法,還望諸位讀者見諒。
民營醫院的創舉
自宣布設立嬰兒信箱的計劃以來,其後的半年間,慈惠醫院開始正式著手相關籌備工作。然而,這一過程面臨重重阻礙。例如,針對嬰兒信箱最大的特點—「匿名性」,一些人認為,「會助長父母輕率遺棄孩子的風氣」「剝奪了孩子知道親生父母的權利」,諸如此類,批判聲不絕於耳。
另一方面,院方堅持「挽救孩子生命為第一要務」的理念,反覆指出正因為匿名,那些走投無路的父母才會把自己的孩子放進嬰兒信箱。
不僅如此,也有人對其中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認為父母在不告知自身姓名的情況下遺棄孩子涉嫌遺棄罪及虐待兒童。熊本市收到慈惠醫院根據醫療法提出的改建醫院部分設施的申請后,在向厚生勞動省徵求意見的同時,就相關法律解釋展開了討論。
2007年4月,厚生勞動省答覆稱,「就醫療法而言,沒什麼問題」,但對運營本身含糊其詞。對此,熊本市雖因「無由駁回」對設立嬰兒信箱的申請予以批准,卻閃爍其詞地表示,「只是批准了醫療法層面的設施變更,並未批准設立鸛鳥搖籃」。
如此這般,同年5月10日,嬰兒信箱作為民營醫院的一項獨立嘗試,在模糊的法律定位下拉開了運營的帷幕。
該消息一出,國內外媒體爭相報道,這也將人們的視線又一次拉回到嬰兒信箱,設立嬰兒信箱的意義再次成了人們熱議的話題。
時任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安倍晉三發聲譴責稱,「父母遺棄自己的孩子,不可原諒。生命來之不易,我們絕不允許匿名遺棄孩子的行為發生」。
即便現在,國家仍鼓勵民眾在遇到妊娠或育兒方面的問題時,向兒童諮詢所等官方窗口求助,對嬰兒信箱的態度則一如既往,並不積極。
「致媽媽—我們會保守秘密」
穿過醫院后側對著住宅區的小門,爬過斜坡,便是嬰兒信箱設立的隱秘之地。
在這10年間,隨著醫院里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嬰兒信箱在院區內的位置不斷變換,但其外觀從未改變。
嬰兒信箱的門寬60厘米、高50厘米,門上繪有兩隻銜籃送子的鸛鳥,門旁是一塊牌子和一個對講機,牌子上用碩大的字寫著:
致希望託管寶寶的媽媽:
我們會保守秘密。為了寶寶的幸福,請您在開門前按鈴與我們聯繫。
之所以如此設計,是希望這些媽媽在放棄寶寶前,「無論如何,能先進行諮詢」。
嬰兒信箱的門為雙層結構設計,打開外側的門便能看到一封信。如果不取走這封寫給父母的信,便無法打開內側的門,且門上也寫有「請務必看完這封信」。
信中除了「我們隨時可以為您提供諮詢服務,希望能與我們聯繫」「如果把寶寶放進來后又後悔了,希望能聯繫我們」等內容,還附有醫院的聯繫方式。
取下信,打開內側的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個保育箱。這是一個特製的保育箱,用於24小時保障孩子的安全,內置維持體溫處於一定水平的保溫設備及氧氣吸入器。
不僅如此,保育箱上方還裝有監控攝像頭。門一旦打開,二樓婦產科的護士站便會響起警報,指示燈隨即亮起。門一旦關上,便會自動上鎖,從而無法再次從外側打開。
護士站的護士聽到警報聲后,便能看到監控畫面中出現的孩子,並即刻趕往保育箱以保障孩子安全。如果走緊急旋梯,不到一分鐘便可從二樓來到保育箱。到達后,護士將立即用聽診器確認嬰兒的心跳和呼吸,以診斷其身體狀況是否出現異常,同時聯繫醫生。
此外,為了記錄孩子身上是否有被虐待的痕迹等,護士還會用相機給孩子拍照,並將孩子轉入婦產科病房,為其提供臨時庇護。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