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認為,20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粵語流行曲,最能代表那個時代的香港精神,雖然這些歌曲的旋律簡單,缺乏調性變化,曲式結構有欠嚴謹,伴奏過於功能化,但配以意簡言賅的粵語歌詞,確能很好地唱出香港人的喜怒哀樂,本書作者因而稱之為「香港市民歌」。香港作曲家的嚴肅音樂創作和音樂人的粵語流行曲創作,是香港主流音樂文化的寶貴財富,因此在本書里將會重點予以論述。作者簡介
劉靖之,原籍湖北漢口,生於上海,在東北、山東、河北度過童年。中學就讀於香港九龍培正中,后獲取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與聖三一音樂學院理論作曲文憑、英國倫敦大學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與博士學位,並獲選為英國特許語言學會會士、榮譽終生會員。曾任英國廣播公司高級翻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與德國海德堡大學訪問學者、香港嶺南大學翻譯系教授,現為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合併亞洲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外聘專任教授。劉氏深受「五四」歷史和文學的影響,同時熱愛德奧古典音樂,經常專程去歐洲各國欣賞各類音樂演出,並以多元文化的視角撰寫了大量音樂評論。劉氏對音樂和文學的愛好影響了他的研究生涯,體現於著作之中,如《關漢卿三國故事雜劇研究》(1980初版/1987第二版)、《元人水滸雜劇研究》(1990)、《神似與形似——劉靖之論翻譯》(1996)、《劉靖之談樂》(音樂評論三輯1996、2001)、《和諧的樂聲》(2002)、《論中國新音樂》(2009)、《中國新音樂史論》(1998初版/2009增訂版/2010英譯版)、《香港音樂史論》(2013、2014)等。劉氏已出版的著/編之有關音樂、文學、翻譯的著作有四十余種。目錄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