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生而自由,卻處處都在枷鎖之中! 啟蒙運動政治哲學最具影響力作品。 人類解放的第一個呼聲,世界大革命的第一個煽動者。 震撼全世界的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的號角與福音書。 盧梭的原則構成了我們大多數法律, 我們的代表們都謙虛而誠實地承認,《社會契約論》是他們手中藉以掀起和推翻多少世紀以來那種殘酷地蹂躪民族的專制主義這個龐然大物的槓桿。內容簡介
《社會契約論》是法國思想家盧梭於1762年創作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在書中,盧梭宣稱「人生而自由,卻處處在枷鎖之中」,但他並非激進革命的鼓吹者。盧梭致力於以社會契約來建構正義的共同體來取代奴役的鎖鏈;倡導人民平等地參与到普遍意志的形成和主權的決定當中,成為自己的主人,獲得公民自由。作為盧梭最為深刻、成熟的政治理論著作,《社會契約論》被譽為「人類解放的第一個呼聲,世界大革命的第一個煽動者」,鼓舞著世界上所有奮取的人。作者簡介
盧梭(1712-1778),生於日內瓦一個新教徒家庭,祖輩是法國人。在他出世后不幾天,母親便去世,他隨其做鍾錶匠的父親生活,由其姑母撫養。十歲時,其父因打傷一貴族而逃亡他鄉。十六歲起,他便離開了日內瓦,漂泊瑞士和法國各地,當過僕人、學徒、家庭教師。由於天資聰穎,特別是經過長期勤奮的自學和個人奮鬥,他獲得了廣博的知識,成了音樂教師,抄譜作曲,而且在這方面還小有名氣,受到歡迎。一七四一年,他來到巴黎,結識了啟蒙主義者、百科全書派的狄德羅、孔迪亞克、達朗貝爾等人,替《百科全書》寫稿。一七五〇年,應第戎學院的有獎徵文,寫出了第一篇著名論文《論科學與藝術》,大獲成功,聲名鵲起。一七五五年,他又應該學院的徵文,寫了第二篇著名文章《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在這兩篇論文里,他譴責了封建暴政和建立在私有制、暴力和不平等基礎上的現代文明,論述了天賦人權和人類生而平等的思想,提出了「回歸自然」。回歸「自然人」的口號,反映了小資產階級力圖摧毀封建專制制度和特權階層,確立小私有制的要求。一七五六年,他離開巴黎,在蒙莫朗西過隱居生活。在此期間,他同狄德羅、伏爾泰、達朗貝爾等人因觀點分歧失和。一七六二年,他出版了《社會契約論》,提出了由公民選舉領袖的共和制的政治綱領,對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中的雅各賓黨人的政治觀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由於其觀點的激烈,再加上為人孤高,蔑視權貴,所以受到統治者的迫害,亡命各地,幾無立足安身之所。終於於一七七八年七月,因貧病交加去世。目錄
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