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的武器-羅莎 . 盧森堡與同時代思想者的論爭 馬嘉鴻 9787559873163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NT$56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411*若逾兩年請先於私訊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批判的武器-羅莎 . 盧森堡與同時代思想者的論爭
ISBN:9787559873163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著編譯者:馬嘉鴻
頁數:402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691043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本書以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袖人物羅莎·盧森堡為研究對象,深入剖析她積极參与的三場理論論爭及其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發展的深遠影響。羅莎·盧森堡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傑出的思想家、理論家、革命家,被列寧譽為「革命之鷹」。三場論爭分別圍繞德國資本主義的新趨勢和社會民主黨的新任務、德國群眾罷工的領導權和儲備金問題、俄國實現革命的道路和策略問題,在社會主義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本書通過對比分析德國革命失敗和俄國革命成功的原因,關注所論及人物的思想與其面臨的形勢之間的關係,重新評價盧森堡的思想遺產及其理論價值。

作者簡介

馬嘉鴻,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學士,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博士,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院國際社會史研究所(IISH)博士后出站,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講師。研究方向為社會主義思想史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在《哲學研究》《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讀書》《文化縱橫》等學術刊物發表中、英、德文論文二十余篇。

目錄

導論
一、馬克思主義之為一種理論和實踐
二、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分裂
三、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時代
四、國內外關於羅莎·盧森堡的研究和譯介
五、本書的研究進路及結構
第一章 改良還是革命
第一節 改良主義的興起:論爭背景
一、第二國際的改良趨勢
二、威廉二世治下的德國
三、馬克思學說的正統性及其捍衛者
四、論爭前的改良主義潛流
第二節 羅莎·盧森堡的首演
第三節 其他批評者:帕爾烏斯、普列漢諾夫和考茨基
一、帕爾烏斯
二、普列漢諾夫
三、考茨基
第四節 圍繞伯恩施坦主義的論爭
一、辯證法在馬克思學說中的地位
二、災變論及其局限性
三、科學社會主義中的「科學」概念
四、階級鬥爭的政治策略
第二章 疲勞還是鬥爭
第一節 激蕩的1905年
第二節 耶拿與曼海姆代表大會(1905—1906)
一、緣起
二、耶拿代表大會始末
三、曼海姆代表大會始末
第三節 《群眾罷工、黨和工會》(1906)
一、主旨及理論特色
二、俄國革命的一般經驗
三、俄國經驗的適用性問題
四、德國工會和政黨的關係
第四節 中派與左派的分手
一、1907—1909德國國內外局勢的變化
二、黨內保守勢力的增長
三、《取得政權的道路》(1909)
四、考茨基與盧森堡公開論戰
第三章 民主還是專政
第一節 論爭背景:俄國與德國的國情
第二節 有關政黨組織原則的論爭
一、《怎麼辦?》面臨的三組競爭關係
二、作為理論源頭的馬克思學說
三、盧森堡與列寧論爭的原委
四、立論依據與各自的政治環境
第三節 有關民族自決的論爭
一、波蘭社會主義的兩條道路
二、盧森堡對馬克思的理解與繼承
三、盧森堡與列寧有關民族問題的論爭
四、民族議題與殊異的政治任務
第四節 有關無產階級專政的論爭
一、風雲際會的1917年革命
二、馬克思的相關闡述及意涵
三、對「無產階級專政」的不同界定
四、同一話語與迥然的政治形勢
第四章 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 形勢、任務與判斷
第二節 1917年俄國革命和1918年德國革命
第三節 盧森堡之死
第四節 盧森堡的思想遺產
參考文獻
後記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PChome商店街私訊告知ISBN或書號,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