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會與近代中國的社團網絡革命 (加)陳忠平 劉東 9787214281296 【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

圖書均為代購,正常情形下,訂後約兩周可抵台。
物品所在地:中國大陸
原出版社:江蘇人民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NT$496
商品編號: 9787214281296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完成訂單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本賣場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以到貨標的為正確資訊。
印行年月:202307*若逾兩年請先於客服中心或Line洽詢存貨情況,謝謝。
台灣(台北市)在地出版社,每筆交易均開具統一發票,祝您中獎最高1000萬元。
書名:商會與近代中國的社團網絡革命
ISBN:9787214281296
出版社:江蘇人民
著編譯者:(加)陳忠平 劉東
叢書名:海外中國研究叢書
頁數:380
所在地:中國大陸 *此為代購商品
書號:1540398
可大量預訂,請先連絡。

內容簡介
商會是近代中國最早得到法律承認、由商人精英組成和領導的新式社團。本書使用豐富歷史資料和新的網路理論,對近代江浙地區200多個城鎮商會、它們與其他社團從鄉鎮到全國的聯繫及其在社會經濟和政治關係中帶來的革命性變化進行了廣泛深入研究。其中的網路分析豐富了此前商會史中使用組織分析、階級分析或公共空間、公民社會等理論所取得的成果,也對其中西方理論提出了不同看法。這種理論與文獻結合的分析證明,江浙商會起源於商人精英在行會、善堂、半官方企業等組織中社會關係的制度化擴張及其與清末政府在內外衝擊下的互動,其發展促進了工商界內外從地方到全國的社會聯繫和整合,並影響了近代中國的改良、革命和民族主義運動及經濟現代化。

作者簡介
陳忠平,南京大學歷史系1977級本科學士畢業,並於1984年獲得碩士學位,此後在南京師範大學任教,1987年榮獲國家教委首批青年社會科學基金。1990年前往美國夏威夷大學攻讀博士,畢業後任教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現為維多利亞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主要研究興趣包括明清小冰期(1400—1900)環境經濟史、清末民初社會政治史及全球華人通史,發表中英文論文50餘篇及專著、論文集6部,最新著作《跨太平洋的北美華人改良與革命,1898—1918》由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23年出版。

精彩書評
本書對20世紀初期中國商人精英中公共領域的出現提出了嶄新見解。在對個人和商業組織雙重關係進行網路分析的基礎之上,陳忠平揭示了它們從地方到跨區域擴展的網路革命。這一革命變化深刻影響了民國時代歷史,並在近來再度興起。本書的討論引人入勝,發人深思。
——斯坦福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馬克·格蘭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
陳忠平對晚清帝國到民國初期的歷史轉變進行了細緻研究,並結合社會學網路理論向讀者提供了通俗易懂的分析,有力地解釋了新的商會發展及其對近代中國商人的政治影響。有關這些問題的任何研究都難以迴避「關係」的作用,但他的網路分析突出了這些商會所代表的真正的政治革命變遷,而不僅是中國社會繼續依賴傳統「關係」的另一範例。
——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歷史系教授 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
這是一本具有深刻見解、基於細緻研究的著作,對中國社會經濟史感興趣的人都應該把它列入閱讀清單。
——澳門大學歷史系講席教授 王笛

目錄

目錄
表格目錄
中譯本序言
英文版序言
鳴謝
前言
第一章 面對國內外挑戰的城鎮行會和精英商人
行會和精英商人領導體制發展的上海個案
行會和精英商人突破商業及地方社區的聯繫
士大夫和精英商人對西方商會的反應
第二章 社會精英與清政府的互動及商會的誕生
清政府官辦股份公司和商務局的嘗試
精英商人與官員的互動及商務總會的誕生
三級商會網路及商人與政府的新型關係
第三章 商會組織構成及其相互關係的變化
商會內部構成和相互關係的發展
精英商人成員和領導階層的演變
商會主要領導人物及其關係變化
第四章 商會社團網路的擴展及其影響
抵制美貨運動中的網路發展與動員
爭取社區組織和公共活動的領導權力
建立與新興職業社團及商團的聯繫
第五章 商會在工商業事務中的政治追求
城鎮市場中的精英商人與民眾利益
鐵路運動中的精英、省區和國家利益
金融危機、南洋勸業會與中美實業外交
第六章 清末立憲和革命運動中的聯合行動
商業立法和司法中的改革創舉
立憲運動中的社團聯盟和行動
辛亥革命期間的社團網路力量
第七章 全國商會網路和民國時代政府
結論 

前言/序言
前言
商會在20世紀初期的發展是近代中國社會政治變革的關鍵之一。1902年,即清朝政府推行新政改革的次年,中國第一家商會以上海商業會議公所的名義出現,並很快獲得官方批准。1904年,這類商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一批得到國家法律認可的非政府組織。當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推翻清朝統治及2000多年的帝國制度之際,1000多家商務總會、分會、分所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成立。這些組織逐漸成功結合起來,它們的集體行動對近代中國的改革、革命、民族主義運動及經濟現代化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這些商會組織能夠在工商業領域內外帶來深遠的社會政治變遷,其原因不僅在於商會組織的高度整合和擴張,也在於商會成員在工商界、政界及社會各界都具有廣泛的關係和影響。按照晚清商會開始起草,但由民國政府於1914年頒行的《商人通例》等商業法規,當時所謂的「商人」 包括從事各種商業買賣、製造加工、供給服務、金融保險、牙行經紀等行業的人員。事實上,晚清商會成員背景更為複雜,包括擁有商業財富和官紳頭銜的紳商、城市工商業行會領袖、半官方企業的經營管理人物等。這類精英商人以新興的商會網路為基礎,形成相互聯繫,並將其影響力從地方工商行業擴展到廣闊的社會層面乃至國家政治領域。因此,商會引發了社會精英之間及整個社會的關係變遷。商會網路也促成了20世紀初期中國工商界與政府以及更為廣大的社會與政府之間關係的永久轉型。這些深刻的關係變革成為近代中國網路革命中最先發生和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於晚清以來商會在全國範圍或在上海、蘇州等大城市的組織發展和活動的論著日益增多,這無疑體現了此項專題研究工作的重要歷史意義。但是,設立於小城鎮中的絕大多數商會及其從地方到全國的網路尚未受到充分關注。本書力圖彌補這一學術研究空白,放眼考察江浙地區這一近代中國社會經濟核心區域內的200多家商會,著重探究它們的網路發展及其對20世紀早期社會政治變遷的廣泛影響。
江浙地區包括上海和近代中國的兩大經濟發達省份,即江蘇和浙江,尤其是高度商業化、城市化的長江三角洲地帶。然而就社會經濟狀況而言,處於該地區中心的長江三角洲與其邊緣地帶懸殊極大,上海、蘇州等大城市與小城鎮也有天壤之別。因此,本書以整個江浙地區的眾多商會作為研究對象,其原因並非在於它們環境和組織的相似雷同,而是重在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網路擴張。此外,該地區的商會網路也大力向外擴展,對20世紀早期的廣大社會和國家政治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並由此促進了從地方到全國的政治社會變革


詳細資料或其他書籍請至台灣高等教育出版社查詢,查後請於客服中心或Line或本社留言板留言,我們即儘速上架。
規格說明
大陸簡體正版圖書,訂購後正常情形下約兩周可抵台。
運送方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